民族调查网 -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欢迎访问 民族调查网

民族调查网

首页 > 民族文化 > 正文

防城港市“五个坚持五个确保”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

时间:2022-02-19 作者:佚名  来源: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  

  

  防城港市是一个既沿海又沿边的城市,也是一个多民族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地区。全市总人口105万,居住有壮、汉、瑶、京等42个民族,是我国唯一海洋民族——京族的聚居地。

  近年来,防城港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视察广西时“4·27”重要讲话精神,以及中央、全区民族工作会议精神,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立足“海边山”特色优势,积极共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奋力在推进新时代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上走前列、作示范,推进防城港民族团结、社会稳定、边疆安宁,全力争创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

  2020年4月,防城港市出台《防城港市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实施方案》,同年5月,及时召开全市动员大会,创建工作正式拉开序幕。创建示范市近两年来,市委市政府动员各级各部门和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着力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努力提升民族事务治理现代化水平,不断增强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以“五个坚持五个确保”深入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形成凝心聚力抓创建、砥砺奋进促团结的良好局面。

  坚持以示范市创建为契机,凝聚工作合力,确保民族团结进步基石不断巩固。一是强化组织领导贯穿始终,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融入全市工作大局,成立以市委书记和市长为组长、各部门“一把手”为成员的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领导小组。二是加强保障措施。市委常委会、政府常务会坚持每年专题研究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及分管领导多次带队到市民宗委及基层创建点调研指导创建工作,改善了办公场所,加大了人力、物力和财力投入,为创建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全市各县(市、区)、各部门严格实行“一把手”负责制,进一步加强党对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领导,形成党政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创建工作格局。三是从严检查督导贯穿始终。把创建工作纳入市委市政府年度重点工作任务,印发了创建工作实施方案、测评指标、结对联系打造示范点等一系列指导性文件,完善了示范单位测评指标,积极组织各县(市、区)、各部门到示范单位交流学习创建工作,从2019年起坚持每年都将创建工作和民族团结进步专项工作纳入绩效考评管理。

  坚持以宣传教育为平台,增进思想共识,确保民族团结进步观念深入人心。一是抓好社会宣传,营造浓厚创建氛围。每年“壮族三月三”、京族哈节、国际医学论坛等重大民族节日及社会活动,我市都会通过印制民汉双语标语、海报,拍摄宣传片等形式开展民族宗教政策法规、民族团结进步知识、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事迹宣传教育。二是深化与广西日报合作,多篇幅宣传报道防城港市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发展成果。同时在防城港日报开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栏,开展征文评比活动,联合市文联等部门开展民族团结文学艺术作品创作。在动车站、北部湾海洋文化公园、跨海大桥头等多个显著位置利用电子屏及设立永久性宣传栏推送播放我市民族团结进步宣传片、宣传标语。三是抓好典型宣传,强化示范引领效应。制作并组织观看《防城港市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模范个人事迹》宣传片,大力推进民族团结教育进课堂,东兴京族博物馆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以“战疫情、奔小康、奋进新时代”为主题,开展一系列线上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我市编排的采茶戏《情暖北仑河》入选“茶香中国”全国采茶戏汇演,来自京族三岛的原生态民族舞剧《京岛情海》登上北京民族剧院的舞台,深受全国观众一致好评。

  坚持以促进发展为重心,改善民生福祉,确保各族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一是推动沿海沿边经济高质量发展。2021年防城港市在“十三五”打下的良好基础上,“十四五”实现良好开局,地区生产总值迈上800亿元台阶、财政收入突破百亿大关。国家11部委联合出台支持国际医学开放试验区改革创新“十五条”政策措施,2021国际医学创新合作论坛等重大活动成功举办,广西防城港市《推进国际医学开放试验区建设》成为广西唯一入选中国改革2021年度案例。工业振兴迈出坚实步伐,全市工业总产值跃升至全区第四位,钢铁产业产值突破1000亿元,防城港成为全区第二个拥有单个千亿级产业的地级市。二是推动少数民族和民族聚居区加速发展。争取到96个项目列入新时代兴边富民三年行动计划2019年至2021年重点项目,其中91个项目由我市牵头实施,总投资约219.57亿元。三是推动民生保障均衡发展。在全区率先实施为民办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573项民生实事加快实施。全国首批社会保险标准化先行城市创建通过验收,城镇和农村低保标准分别提升81.4%、96.4%。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以内。四是坚决守住青山绿水、碧海蓝天。2021年度防城港市空气质量排名全区第一,空气质量连续3年通过国家考核标准,连续六年荣膺“全国双拥模范城”称号及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等多个国家级荣誉称号。

  坚持以稳边固边为目标,促进社会和谐,确保依法治理民族事务水平提升。一是加大法治教育建设力度。2020年11月,为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和经济社会繁荣发展,加强京族文化保护,防城港市人大常委会出台《防城港市京族文化保护条例》,该条例是首个历史文化保护方面的地方性法规,也是广西设区市首部民族文化保护专项法规。二是设立民族工作委员会和宗教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分析研判民族宗教领域意识形态状况,提高依法行政意识,畅通群众诉求渠道,促进民族团结、宗教和顺、社会和谐。三是加强社会治安治理。为民族团结进步工作创造和谐环境,将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与平安建设、群众安全感、扫黑除恶、打击传销工作融合推进,注重稳妥处理好涉民族宗教因素信访矛盾和突发事件。创建与少数民族和民族聚居区交流沟通平台,引导辖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自觉遵守国家法律和城市管理规定,在各社区设立民族事务服务岗,对少数民族人口、外来少数民族流动群众等做好相关服务工作,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

  坚持以打造示范点为载体,注重地方特色,确保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显成效。防城港市在国家民委“七进”要求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增加创建“进景区”。发挥基层单位创建主阵地主渠道作用,努力打造类型多样、各具特色的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点,先后创建成一大批国家级、自治区级、市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全市涌现出东兴市京族学校等2个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苏海珍等12个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滩散小学等3个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市人民检察院等38个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市委办等114个防城港市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筑牢了厚实的创建基础。通过示范点的打造,极大激励了各级各单位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热情,引起全市各族群众对创建工作成果的广泛关注。

  


原文链接:http://mzw.gxzf.gov.cn/gzyw/sxxx/t11266305.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网概况| 会员服务|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文化旅游项目简介| 本网招聘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民族调查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政讯通新媒体技术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民族调查网 mzdc.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7054891号-51

联系电话:010-56232584 13391650821 010-53386791
监督电话:18511526897,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邮箱:lyscfzdy@163.com  客服QQ:3420238713 通联QQ:2135697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