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民族调查网
首页 > 民族旅游 > 正文
“感谢党委政府对我全家的关心支持,家门口再没有稀泥巴路了,也不会把稀泥带进家里了!”泸县得胜镇顺民村4组的少数民族群众邹雪莹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她家获得了1万元少数民族人居环境改善项目资金,正在进行入户路改造硬化。
近年来,四川省民族宗教委结合职能职责,认真贯彻落实《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方案》,把改善提升农村散居困难少数民族群众人居环境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任务和增进各民族群众团结福祉的民心工程扎实推进,在广泛问需于民的基础上,根据散居少数民族的分布特点、生活状况和民生诉求,实施“改危房、改院坝、改入户路、改厨、改厕、改圈”等“六改”项目,帮助散居困难少数民族群众提升生活品质,共享发展成果,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六改”项目实施以来,覆盖了自贡、泸州、南充、资阳等市散居少数民族群众,居住条件大为改善、卫生观念发生变化、生活质量得到提高,取得了良好社会效应。项目在南充阆中市博树回族乡实施时,通过省上投入、市上配套、农户自筹等办法,筹措资金350多万元,对80多户困难少数民族群众进行危旧房改造,改造注重乡土味道,突出川北民居风格,保留了乡村风貌,不仅住房安全得到有效保障,促进了各族群众建房观念转变,调动了建房积极性,人居环境明显改善,“脏、乱、差”的村容村貌大为改观。博树回族乡团结村80岁的蒲永华老人高兴地说:“我家原旧房太旧了,重建后房子安全稳固,刮风下雨再也不会为房子担心害怕了,感谢共产党的恩情,感谢各级政府的关心”。乡村两级在建设中,还引导“六改”项目与乡村旅游相结合,留住田园乡愁,有5户少数民族群众建起了农家乐,3户新建了乡村民宿。清真村九社的蒲芝能说,我原是几间旧房,改造后不仅房屋焕然一新,改建的两间民宿现还有几千元的收入,这多亏党的政策好。
2021年7月泸州市泸县发生地震后,省民族宗教委安排资金,对有改建、新建意愿的困难少数民族农户,实行以奖代补、先建后补,项目覆盖县内5个镇(街道)的22户,户均获得1万元补助资金,激发了群众的建设家园、改善环境的积极性,自筹资金26.25万元,改造厨房、厕所、猪圈1200㎡,新建硬化入户路、院坝15条(块)、1805㎡。
实施散居地区困难少数民族“六改”项目,圆了散居困难少数民族长期的新房梦、环境梦,彰显了党和政府对散居少数民族的关怀,凝聚了人心,助推新农村建设。2022年,省民族宗教委还将加大投入,持续用力、久久为功,积小胜为大成,提升散居地区少数民族群众的生活品质,提升幸福指数。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民族调查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政讯通新媒体技术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民族调查网 mzdc.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32584 13391650821 010-53386791
监督电话:18511526897,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邮箱:lyscfzdy@163.com 客服QQ:3420238713 通联QQ:2135697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