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调查网 -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欢迎访问 民族调查网

民族调查网

首页 > 民族文化 > 正文

侗歌唱法治 侗戏演法戏 侗绣绣法景 三江侗族自治县立足民族文化沃土学法普法

时间:2022-04-03 作者:佚名  来源: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  

  

  “小伙子们快来领法治读本咯,普法多耶唱得姑娘心欢喜……”日前,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县司法局来到独峒镇唐朝村坡会节开展法治宣传活动,接地气的山歌吸引了各族群众的参与。

  侗歌唱法治、侗戏演法戏、侗绣绣法景……近年来,三江侗族自治县司法局将民族文化与普法工作相融合,让广大群众在看侗戏、听侗歌、唱侗耶等风俗活动中接受法治教育,提升法治意识,为法治乡村建设营造良好社会环境,促进了边界地区的民族团结、和谐稳定和经济发展。

  一、用好“百节之乡”拓宽普法广度

  每年秋季,三江林溪镇高秀村的“红薯节”总是热闹非凡,人头攒动。三江司法局以此为契机,大力开展普法宣传活动。

  三江素有“百节之乡”的美誉,几乎每个月都有自己的民俗节日。如侗族多耶节、二月二侗族大歌节、三月三花炮节、四月八坡会节、韭菜节等民俗节日。该县以民族节日为载体,通过“耶歌”“月也”“百家宴”等形式,在侗乡苗寨广泛开展普法活动。

  通过芦笙踩堂、侗族琵琶歌、笛子歌、侗族大歌、侗戏等通俗易懂的方式让法治宣传更生动具体、贴近生活、贴近农村、贴近百姓,使群众与法律的关系更为密切;由退休职工、群众自发组建成立的鼓楼芦笙队等十余支侗乡法治宣传文艺队,将法律知识编成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节目,利用下乡巡演之机,见缝插针,做到遇节必宣,将法治宣传融入当地少数民族文艺形式中,让百姓在欢度节日中寓教于乐,不知不觉地学法知法;组织人员将与民众息息相关的法律法规内容编成一首首诗歌在侗族地区群众中讲诵……去年以来,十多支普法文艺队走遍了全县170个行政村,为群众举办普法文艺专场晚会300多场次,受到群众欢迎。

  二、用活民族文化助力法治建设

  我区“八五”普法规划提出要“结合少数民族聚集特点,运用少数民族语言开展双语法治宣传教育,增强普法实效。”

  在三江,当地司法部门不仅利用少数民族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宣传法律,还利用少数民族群众乐于接受的方式调解矛盾。

  2021年10月14日湘黔桂三省联合调解经验交流会在三江独峒镇林略村召开。当地运用“讲款”文化进行法治宣传,化解基层社会矛盾纠纷的做法得到与会代表的赞赏。

  “讲款”文化指的是少数民族群众在长期的生产生活过程中,形成的约定俗成的一些社会活动准则和共同遵守的道德规范。

  村民间发生矛盾纠纷,就用“款”中的准则和规范进行调息化解。随着社会的发展,在“讲款”时加入法律条文,潜移默化地将法律知识植入人心。

  每逢节日,德高望重的款师、“寨佬”会进行“讲款”活动。同时,三江司法局法律宣传员还会为村民播放法治宣传片,使教育更生动直观。

  位于三江最北边林溪镇,是柳州市主要的少数民族乡镇之一。林溪司法所结合当地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积极探索和创新工作方法,通过“讲款”“鼓楼讲堂”“寨佬开会”等特殊民族调解方式化解矛盾纠纷,普及法律知识,提高村民法治意识,取得良好的社会成效。

  多年来,林溪司法所充分发挥人民调解“第一道防线”的作用,全镇没有一起“民转刑”案件。目前,该所年均化解各类矛盾纠纷60余件,维护了平安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

  三、创新宣传方式体现民族特色

   “我觉得乡镇人民代表大会要体现少数民族的特点。”

  “每次党和政府来到我们这征求法律意见,都会给我们先普及一轮相关法律法规,这些年可学了不少法律知识……”

  近日,三江林溪镇冠洞村在鼓楼开展《广西壮族自治区乡、民族乡、镇人民代表大会工作条例(修正草案)》征集意见工作,村民们你一言我一语纷纷发表意见。

  2020年7月17日,三江被确定为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基层立法联系点,是全国10家国家级立法联系点中唯一的民族自治县,也是广西唯一的“国字号”基层立法联系点。

  两年多来,基层立法联系点坚持“以立法意见征询推动普法”,在开展立法意见征询时,倾听各方声音,关注百姓权益,用方言诠释法规,用法律为群众答疑,每一次的征求意见座谈会犹如精彩的普法宣讲活动,让百姓得到实实在在的参与感,成为喜闻乐见的一项普法形式。截至目前,三江立足自身特点,借助各项特色活动,广泛征求、整理上报立法意见454条,其中27条被采纳。

  


原文链接:http://mzw.gxzf.gov.cn/ztzl/zxzt/mztjjbcjhdzl/t11706857.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网概况| 会员服务|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文化旅游项目简介| 本网招聘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民族调查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政讯通新媒体技术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民族调查网 mzdc.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7054891号-51

联系电话:010-56232584 13391650821 010-53386791
监督电话:18511526897,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邮箱:lyscfzdy@163.com  客服QQ:3420238713 通联QQ:2135697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