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调查网 -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欢迎访问 民族调查网

民族调查网

首页 > 追踪报道 > 正文

关于规范佩戴口罩的通告(2022年第1号)

时间:2022-04-03 作者:佚名  来源:贵州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  

  

  近期,全国新冠肺炎疫情呈现点多、面广、频发态势,规范佩戴口罩对减少新冠病毒感染极为重要,据专家研究表明,如果新冠病毒感染者不戴口罩,健康的接触者戴口罩,感染率是70%;如果新冠病毒感染者戴口罩,健康的接触者不戴口罩,感染率是5%;如果两人都戴口罩,感染率则为1.5%。为进一步科学精准指导社会公众做好自我防护,根据《公众和重点职业人群戴口罩指引》等文件规范,现就规范佩戴口罩相关规定通告如下:

  一、以下人员与情形必须佩戴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或医用外科口罩

  1.到医疗机构就诊、探视、陪护人员,或者其他有发热、咳嗽等可疑症状的人员。

  2.水产品、冷冻食品和农副产品仓库、批发市场、农贸市场等场所的工作人员,运输、选购上述产品的司乘人员、采购人员等。

  3.参加会议的人员,除大型会议主席台及发言人、一般性会议发言人以外,所有参会人员均需佩戴口罩。

  4.在养老院、敬老院、福利院、精神卫生医疗机构、监所等机构提供服务的工作人员和进入上述机构的外来人员。

  5.火车站、汽车站、机场等场所的工作人员,飞机、列车、地铁、公共汽车、出租车、网约车、水上巴士等交通工具的司乘人员。

  6.商场、超市、酒店、宾馆、农贸市场等公共服务场所工作人员及进入上述场所的其他人员。

  7.银行、展览馆、图书馆、博物馆及各类办事大厅等场所工作人员及进入上述场所的其他人员。

  8.药店、理发店、美容院、影剧院、游艺厅、网吧、体育场馆(运动时除外)、KTV等密闭场所的工作人员及进入上述场所的其他人员。

  9.进入学校的外来人员以及校园内的保安人员、清洁人员、食堂工作人员等服务人员。

  10.快递、外卖、家政服务、餐饮服务等人员。

  11.其他处于通风不良(如厢式电梯、公共厕所)或人员密集场所(如旅游景区售票口、出入口等人群密集场所)活动的人员,以及按照行业管理规范要求必须佩戴口罩的人员。

  二、建议佩戴口罩的情形

  1.年老体弱者、慢性疾病患者外出时。

  2.在户外、公园、夜间集市等公共场所,与他人难以保持1米以上安全社交距离时。

  3.在虽无人员聚集但空间密闭的室内公共场所。

  三、可以不佩戴口罩的情形

  1.居家。

  2.在户外、公园、夜间市集活动,且与他人能保持1米以上安全社交距离的。

  3.工作人员在较固定工作场所从事非对外服务工作。

  四、其他情形

  1.严重心肺疾病患者,在医生指导下佩戴口罩。

  2.一般情况下,3岁及以下婴幼儿不佩戴口罩。

  五、如何正确戴口罩

  1.呼吸防护用品包括口罩和面具,佩戴前、脱除后应洗手。

  2.佩戴口罩时注意正反和上下,口罩应遮盖口鼻,调整鼻夹至贴合面部。

  3.佩戴过程中避免用手触摸口罩内外侧,应通过摘取两端线绳脱去口罩。

  4.佩戴多个口罩不能有效增加防护效果,反而增加呼吸阻力,并可能破坏密合性。

  5.各种对口罩的清洗、消毒等措施均无证据证明其有效性。

  6.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和医用外科口罩均为限次使用,累计使用不超过8小时。职业暴露人员使用口罩不超过4小时,不可重复使用。

  六、规范处置废弃口罩

  1.各居民小区、机关企事业单位、车站、广场等公共场所和商圈等人口集中区设置“废弃口罩专用”收集容器,做到及时清运消毒。

  2.建议市民朋友将废弃口罩喷洒75%酒精或用84消毒液消毒、进行简易破损(扯烂或剪碎)后,投入“废弃口罩专用”收集容器,切勿与生活垃圾、厨余垃圾混合投放。

  贵州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办公室

  2022年4月1日


原文链接:http://mzw.guizhou.gov.cn/xwzx/yw/202204/t20220402_73228253.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网概况| 会员服务|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文化旅游项目简介| 本网招聘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民族调查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政讯通新媒体技术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民族调查网 mzdc.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7054891号-51

联系电话:010-56232584 13391650821 010-53386791
监督电话:18511526897,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邮箱:lyscfzdy@163.com  客服QQ:3420238713 通联QQ:2135697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