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民族调查网
首页 > 民族文化 > 正文
隆安县位于广西西南部,右江中下游两岸,是滇桂黔石漠化片区县、左右江革命老区县、自治区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和农产品主产区。行政区域面积2306平方公里,辖6镇4乡1个管理区,132个行政村(社区)、1247个自然屯,总人口42.19万,有壮、汉、瑶等12个民族,壮族人口占95%以上,她们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党政护航促团结,民族携手共发展。近年来,隆安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民族工作,深入学习贯彻中央、全区及全市民族工作会议精神,落实中央和自治区、南宁市党委政府关于民族工作的决策部署,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紧扣“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总目标,及时研究部署民族工作,各乡镇党委、政府和县直各成员单位切实履行工作职责,明确工作分工,强化工作措施,形成工作合力,推进全县民族团结工作深入开展,形成了全县社会大局稳定,民族团结和谐的大好局面,全县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不断取得新成就,呈现出民族团结一家亲的崭新面貌。截至目前全县获市级民族团结示范区示范单位23个,获自治区民族团结示范区示范单位2个。
线上线下齐发力,构筑共有精神家园。扎实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精心策划、周密安排,在活动方式上力求多样化,活动内容上突显丰富多彩,注重实效性。一是集中开展户外宣传。全县各乡镇各部门结合实际,在广场、街道、学校、办公场所等公共场所户外的LED显示屏滚动播放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暨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三项计划”宣传月活动宣传标语。组织视频播放及微信群推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公益宣传片、海报及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模范个人先进事迹为题材的《邕有你同筑梦》《“四个家园”建设》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宣传片、海报,充分展示了南宁市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丰硕成果,营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的浓厚氛围。二是利用网络新媒体平台。通过开展网络有奖答题活动、“清明寄英烈”云寄语等多形式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在全县形成人人参与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良好氛围,进一步推动我县民族团结、社会和谐,把各方面力量凝聚到推动全县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中来。组织部分政协委员开展“法治三月三民族团结九进”活动。组织乡镇统委、中小学校教师委员、团委妇联及公检法司等部分委员约30多名委员成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小分队,以培训、宣讲、“民族法治大篷车送法入民心”等形式开展送法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连队、进宗教活动场所、进商业街区、进家庭,提升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新形式新内容,让《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等法律法规家喻户晓、深入人心。据统计,活动开展以来,全县各乡镇各部门共播放民族团结进步主题宣传片580次,悬挂宣传横幅标语1285条,制作宣传板报145版,发放宣传小册子3300本,发放宣传资料达8500份,参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网络有奖答题活动达800多人,受教育群众1.5万人次。
民族文化进校园,激发团结凝聚力。以增进共同性为方向,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与中小学德育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紧密融合。开展校园“壮族三月三”文化教育活动周。全县中小学普遍开展校园“壮族三月三”文化教育活动周,通过开展一次壮族三月三进校园国旗下讲话;召开一次壮族三月三主题班会;利用宣传橱窗、黑板报出一版宣传壮族三月三的习俗、文化、美食等活动大力宣传三月三进校园。据统计,全县共有83所学校约3万多师生参加传统文化教育活动周活动。
共创民族团结示范,以点带面树典型。一是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九进”。通过树立典型,实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点建设,以点带面方式调动全县广大干部群众参与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积极性,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广泛深入持久开展。二是强力推进“同心文化载体”建设。按照“同心文化载体”具体建设标准,将同心文化载体建设与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打造工作统筹考虑,精心规划,用心选点,周密部署,全面完成“同心文化载体”的建设任务,力争10个乡镇区划全覆盖。
服务民贸民品企业,护航健康发展。着力改善民生,切实为少数民族聚居区群众办实事好事。一是做好2022年中央和市本级少数民族发展资金项目的筛选、安排和实施的监督管理,2022年中央下达我县少数民族发展资金962万元,市级配套28万元,截至目前,中央少数民族发展资金项目已通过县政府审批,实施的项目均已做好项目前期设计工作;二是认真做好民贸民品国家民族贸易优惠政策的贯彻落实,指导企业做好民贸民品企业的申报工作,督促民贸企业认真落实相关政策规定。今年5月底共有7家民贸企业获得2022年第一季度(贷款本金共计46890万元)民贸民品贷款贴息295.1万元。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民族调查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政讯通新媒体技术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民族调查网 mzdc.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32584 13391650821 010-53386791
监督电话:18511526897,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邮箱:lyscfzdy@163.com 客服QQ:3420238713 通联QQ:2135697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