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调查网 -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欢迎访问 民族调查网

民族调查网

首页 > 民族焦点 > 正文

凉山州持续擦亮“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金字招牌

时间:2022-07-22 作者:佚名  来源:四川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  

  

  (1)聚力画好“同心圆”。“十三五”时期,中央和省级财政投入凉山州少数民族发展资金,建成47个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新村、23个“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全力支持凉山州发展经济、完善设施、改善民生。105.2万人、24.8万户贫困户脱贫、2072个贫困村全部退出、11个贫困县全部摘帽,建成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1468个,35.3万人住进安全新居。所有乡镇通油路、建制村通硬化路。44万贫困人口饮水安全、85.1万贫困人口生活用电问题全部解决。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城乡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团结带领凉山州各族人民任何时候都坚定不移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切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2)联袂唱响“交融曲”。连续38年彝族“火把节”当月组织开展宣传月活动。加强民俗文化、民族音乐舞蹈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整理、保护工作,“蹢脚舞”“彝族长号”等131个项目被列为国家级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21年央视中秋晚会在西昌成功录制。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彝海结盟》再现感天动地的革命事迹和红色文化记忆。不忘光辉历史,发扬革命精神,《金色索玛花》反映党团结带领凉山州各族共同奔小康的光辉历程。《山岗上的歌与舞》获得全国少数民族文艺汇演优秀剧目奖。民族文化影响力不断扩大,使各民族人心归聚、精神相依,构建了人心凝聚、团结奋进的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3)齐心浇灌“团结花”。常态化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进乡镇(村)、进军(警)营、进景区、进宗教活动场所,把“八进+”作为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主阵地”“主渠道”。扎实做好城市民族工作,开展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体系建设试点,推进城市民族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精细化,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加快推进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引导各族群众树牢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切实维护凉山州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原文链接:http://mzw.sc.gov.cn/scsmzw/mztj/2022/7/18/2c88e4d7cd844b35bcaa43fd977e9c81.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民族调查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政讯通新媒体技术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民族调查网 mzdc.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7054891号-51

联系电话:010-56232584 13391650821 010-53386791
监督电话:18511526897,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邮箱:lyscfzdy@163.com  客服QQ:3420238713 通联QQ:2135697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