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民族调查网
首页 > 民族服饰 > 正文
达州市大竹县是典型的少数民族散杂居县,近年来,该县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全面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为目标,出台并落实《大竹县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责任分工方案》,全力推动各族群众在思想、生产、生活上深度融入本地,让“本地少数民族留得住、外地少数民族愿意来”,实现各民族“共建共享、共居共学、共事共乐”。据统计,2017年以来,居住在该县的少数民族由26个增长到34个,常住人口从2311人增长到3709人,增长60.5%;吸引了重庆、湖南、云南及四川民族地区少数民族优秀人才25人,为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1)紧扣“教育引导”,夯实各民族“思想融入”基础。始终坚持把凝聚思想共识作为民族工作的出发点,创新“三定期一并重”模式(每周定期在线上宣传、传统节日定期召开交流座谈活动、每年定期集中宣传;政治性、政策性、趣味性并重),采取“线上+线下”立体式宣传,促使全县干群争做民族团结进步的宣传者、实践者、推动者。线上宣传突出政治性、政策性与趣味性,充分利用“大竹同心”微信公众号等载体,讲好昭君出塞、彝海结盟、3000孤儿入内蒙等民族团结故事,营造各民族团结进步良好氛围;线下宣传坚持政治性和政策性并重,依托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工作,采取中小学课堂、党课讲解、发放资料等多种方式,拓宽宣传渠道,让全县干部群众做党的民族政策明白人。
(2)紧扣“就业创业”,构建各民族“生产融入”理念。始终坚持“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思想基础,创新“三同等一区别”机制(各民族发展同等规划、同等政策标准、同等社会地位;区别流动少数民族人口经济基础、经营能力、适应能力的差异性),引导少数民族群众由“留得住”向“过得好”奋斗。动员全县各族群众携手发展糯稻、黑山羊、有机蔬菜等特色农业,推动农业现代化、农民“多增收”,东汉醪糟依托订单农业,发展糯稻基地17万亩,年实现糯稻收入近3亿元,解决少数民族就业76人,人均月工资超过3000元。建立少数民族商户经营信息台账,有针对性地落实温情管理、温馨服务;在企事业单位招聘中,坚决做到各民族一律平等,为流动少数民族群众提供平等多元的就业机会。
(3)紧扣“精准服务”,增强各民族“生活融入”认同。始终坚持各族群众守望相助、手足情深,创新“三同标一尊重”理念(结对帮扶同标准、化解矛盾同标准、教育培养同标准;尊重各民族风俗),促进各民族在大竹良好发展。贯彻中央、省、市助企纾困政策,建立“企业秘书”结对帮扶制度,落实熟悉民族工作的同志精准帮扶相关企业,推动生产生活“双提质”。建立健全矛盾纠纷调处制度、纠纷排查制度等系列制度,依法妥善处理涉及民族因素事项,为各族群众排难纾困。对各族学生实行混班教学,先后招收红原县、茂县等地藏族、羌族“9+3”学生171名,经过教育培养,均顺利走上工作岗位,其中65名学生自愿留在大竹发展。
(4)紧扣“基层治理”,实现各民族“政治融入”目标。始终坚持全面汇聚少数民族群众智慧,创新“三注重一突出”机制(注重对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注重培养少数民族代表人士、注重发挥少数民族代表人士作用,突出政治引领),引导各族群众积极建言献策,共同参与社会治理。依法依规选举少数民族人大代表15人、政协委员26人,培养少数民族科级以上干部17名,为少数民族代表人士参政议政、建言献策提供良好平台,助力少数民族群众主动服务“繁荣美丽活力大竹”建设。建立疫情防控联动服务机制,引导23名藏族、维吾尔族同胞自愿帮助有关部门,从事来竹流动人口语言翻译,帮助317名少数民族同胞解决语言不通等问题,有效落实疫情防控政策,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筑就坚实基础。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民族调查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政讯通新媒体技术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民族调查网 mzdc.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32584 13391650821 010-53386791
监督电话:18511526897,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邮箱:lyscfzdy@163.com 客服QQ:3420238713 通联QQ:2135697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