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调查网 -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欢迎访问 民族调查网

民族调查网

首页 > 追踪报道 > 正文

全区共设立非遗工坊151家  非遗焕发生机助力乡村振兴

时间:2023-02-03 作者:佚名  来源:西藏自治区民族事务委员会  

  记者从相关部门获悉,为加强非遗工坊建设,助力西藏乡村振兴,开拓文化致富新路径,近年来,西藏坚持以非遗资源为依托,共设立非遗工坊151家,覆盖49个县,带动6065人学会了技艺、实现居家就业,人均年收入达到3.1万余元。

  2018年7月,尼木县被文化和旅游部、国务院扶贫办纳入的第一批“非遗+扶贫”重点支持试点县。为找准路子,促进脱贫,自治区文化厅积极组织探索“非遗+扶贫”工作方式及扶贫策略,为尼木县111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提供了就业岗位。2020年1月,自治区文化厅还联合相关部门,有针对性地推广尼木经验,以毛纺织类、木雕类、金属锻造技艺类、传统美术类等项目为抓手,将生产规模较大、带动就业能力强的工坊、合作社、企业纳入非遗工坊设立范畴。

  为拓宽非遗工坊销售渠道,扩大社会影响,自治区文化厅针对非遗传承人普遍专注技艺,忽视宣传销售、开拓市场的短板,借助各地传统节庆活动搭建非遗特色产品展销区域,提升产品市场影响力。同时,还积极探索“非遗+互联网”销售渠道,在严把质量关、注重品牌形象的基础上,打造工坊品牌,进一步扩大西藏非遗产品影响力。

  自治区文化厅有关负责人表示,非遗工坊既带动了群众增收致富,又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以更好接续传承。下一步,将以“科学保护、提高能力、弘扬价值、发展振兴”为主要任务,不断总结经验、创新思路、补齐短板,推进非遗工坊在全区更广范围内的生动实践,让更多的非遗传承人感知时代变化和人民需求的同时,使更多的传统技艺在新时代焕发生机,进一步拓宽文化致富新路径,从而为全面助力乡村振兴提供非遗智慧,作出非遗贡献。

  


原文链接:http://mw.xizang.gov.cn/xwzx/tttj/202301/t20230130_339079.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网概况| 会员服务|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文化旅游项目简介| 本网招聘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民族调查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政讯通新媒体技术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民族调查网 mzdc.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7054891号-51

联系电话:010-56232584 13391650821 010-53386791
监督电话:18511526897,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邮箱:lyscfzdy@163.com  客服QQ:3420238713 通联QQ:2135697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