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民族调查网
首页 > 民族风俗 > 正文
3月25日,“沪滇山海情 文化兴乡村——楚雄彝绣上海发布”活动在上海国际时尚中心举行。40余套楚雄彝绣特色高端服饰,200余件文创产品惊艳亮相AW(秋冬)2023上海时装周。楚雄彝族自治州民族文化底蕴深厚,非遗传承灿若星辰,彝族服饰、刺绣是其中光彩夺目的两朵文化奇葩。楚雄彝族服饰被誉为“穿在身上的历史”“绣在布上的艺术”,它们既传统又时尚,既是文化又是产业。
近年来,传承千年的楚雄彝绣成为楚雄彝族自治州坚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发力点,楚雄州紧扣市场拓展、绣娘增收、文化赋能三大关键,成立了由宣传部门牵头抓总的彝绣产业工作专班,组建州文化发展公司、彝绣产业联合会,构建支持文化事业文化产业繁荣发展扶持和奖励办法、加快推动彝绣特色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等“1+1+N”政策体系,以时不我待、一抓到底的干劲推动彝绣产业高质量发展,彝绣由“指尖技艺”转为“指尖经济”,实现了“绣品变商品、绣片变名片、秀场变市场”3大转变,激活彝绣新的生命力。截至目前,全州现有彝绣经营户538户,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2户、彝绣车间42个、绣坊90个、彝绣协会(合作社)66个、彝绣电商38户;创建省级文化产业园区2个、州级文化产业园区10个。2022年实现彝绣产业增加值2.45亿元。
在沪滇协作持续推动下,楚雄州通过“传统技艺+现代创意”,全力推动彝绣,打造品牌、拓展市场、做强产业,推动彝绣实现。彝绣已实现“绣品变商品、绣片变名片、秀场变市场”三大转变,产业增加值从2012年的0.21亿元增加到2022年的2.45亿元,增长了10倍。绣娘人数从2.75万人增加到5.7万人,绣娘人均收入从563元增加到3180元,形成了“区域有园区、县县有企业、乡乡有车间、村村有绣坊”的发展新格局,彝绣特色文化产业已成为促进农民增收、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渠道,也成为楚雄州文化产业走出去的亮丽名片。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民族调查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政讯通新媒体技术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民族调查网 mzdc.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32584 13391650821 010-53386791
监督电话:18511526897,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邮箱:lyscfzdy@163.com 客服QQ:3420238713 通联QQ:2135697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