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民族调查网
首页 > 民族风俗 > 正文
青岛市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提效升级作为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近日出台《青岛市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提效升级方案》,强化“六个坚持”,进一步规范、完善创建工作的目标任务、方式方法、创建机制等,增强了创建工作时代性、科学性、操作性。
一是坚持工作主线。《方案》将是否有利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创建工作根本评价标准,围绕坚持和加强党对民族工作的全面领导、构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深化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全面提升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以及“实践创新”项目成果等6个方面,设置17个测评指标,明确42项测评内容,推动各级各类部门单位开展创建工作,做到围绕主线不走样、服务主线不变通、突出主线不放松,从重数量到重质量均衡发展,实现可量化可操作。
二是坚持全面创建。《方案》明确要求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各级各部门通力合作、全社会广泛参与、共同推动的创建格局,将创建工作与各部门各行业各领域工作相结合,体现在各族群众生产生活中;把创建工作重心下沉社区、乡村、学校、企业、连队等基层单位,加强重点行业、窗口单位、新经济社会组织等创建工作,在资源分配、力量投入等方面予以倾斜;推动创建工作融入基层群众自治实践和公民日常行为规范,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内容融入市民公约、村规民约、学生守则、行业规章、职业规则、团体章程等。
三是坚持分类指导。《方案》针对不同领域、不同部门单位类型特点,明确创建工作着力点。主要是:党政机关重点围绕宣传贯彻执行党的民族理论政策和法律法规,积极落实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创建工作职责要求;企业广泛吸纳各族员工就业,团结各族员工致力于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履行好社会责任;街(镇)将民族团结进步内容融入全市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汇聚各族群众投身经济社会发展正能量;社区着力构建嵌入式社区结构和社区环境,发挥“三交”平台作用,让各族居民共居共学、共事共乐;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把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纳入重要课程,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四是坚持实践创新。《方案》将实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筑基”工程,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教育实践基地和宣传教育微阵地,促进各族青少年交流、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和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等纳入创建工作,突出创新激励,对落实青岛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十大行动”、民族团结进步“十大亮点”、“道中华·齐鲁行·琴岛情”中华民族共同体体验行项目培育、“支教岛”各民族青少年交流“青岛品牌”等实践创新赋予较大权重,增加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在文明单位测评中的权重。
五是坚持示范引领。《方案》要求各级要优选培树对象,落实培树举措,健全完善指导检查机制,密切与创建培树对象联系,加强面对面指导,充分挖掘培树对象特点优势,创新创建内容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创建活动,推动创建工作有形有效有感的开展;要坚持“走出去、请进来”,充分发挥已有全国、全省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单位和模范个人作用,对标对表,广泛开展“互观互学互鉴”和“争先进、创一流”活动,不断找差距、补弱项,兴起比学赶帮创建热潮。
六是坚持动态管理。《方案》明确全市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教育基地、和美家庭和示范岗位命名,采取现场检查、大数据管理、第三方评估等方式验收验证,有效期限为5年,命名5年期满的须重新申报;坚持开展经常性检查,发挥好考核办法、测评指标的“指挥棒”“风向标”作用,对每年命名的示范单位组织回访抽查,杜绝“牌子到手、创建到头”问题。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民族调查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政讯通新媒体技术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民族调查网 mzdc.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32584 13391650821 010-53386791
监督电话:18511526897,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邮箱:lyscfzdy@163.com 客服QQ:3420238713 通联QQ:2135697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