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民族调查网
首页 > 民族服饰 > 正文
(1)坚持目标导向推动民族团结创建工作系统化。充分发挥创建工作主抓手作用,从散杂居地区民族工作特点出发,印发《资阳市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创建工作方案》,以全面落实党的民族宗教政策、更加深入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不断巩固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显著提高民族事务治理能力为创建目标,推动创建目标明确化。扎实开展思想政治引领、创建工作“九进”活动、城市社区民族工作,优化制定机关、单位、企业、医院、乡镇等9个创建指标,推动创建内容精准化。量化各相关单位工作责任,下发各县(区)目标任务清单,建立完善各级各部门、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民族工作创建格局,推动任务落实清单化。目前全市已成功创建28个四川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
(2)坚持问题导向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教工作具体化。在党员干部教育方面,与相关单位联合开发专项课程,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纳入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内容、党校(行政学院)主体班教育课程和党员干部教育体系。在社会群众教育方面,建设景区宣教基地4个、城市广场类阵地6个,在城市人群密集地带开展常态化宣传教育。在校园教育方面,广泛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常态化组织师生学习民族理论政策法规、各民族风情习俗,利用国旗下讲话、主题班会、校园广播等载体和课程教学开展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让民族团结进步种子在学生心灵生根发芽,组织全市100余所学校1000名学生参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校园舞台剧展评和“同运动·一家亲”活动,收到充满情怀和创意的作品800余件。
(3)坚持结果导向推动城乡民族工作特色化。新建3个民族互嵌式社区,同步建设“谭妈妈民族团结服务站”等民族进步人士个人工作站,着力解决各族群众就医、就学、就业等问题。建成1个民族产业园、2个民族创业基地、5个共同发展基地,培育致富带头人21人、帮助395户各族家庭脱贫致富,流转集体土地1500亩,为各族群众修建110公里通村路和入户路。在16个村建设“一室一校一厅一队”(民族文化活动室、石榴籽夜校、中华民族文化展厅、红石榴志愿服务队),通过“基层党建+民族团结”模式和“1个党员+2个群众”联系机制,满足农村各族群众生产生活需要和精神文化需求。加强对外交流合作,与西南民族大学、四川民族学院联合开展理论研讨、文艺联谊、旅游参观、公益服务等活动,展示蒙溪河考古成果、“资阳人”悠久历史和“蜀人原乡”本土文化,促进各族群众深入交往交流交融。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民族调查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政讯通新媒体技术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民族调查网 mzdc.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32584 13391650821 010-53386791
监督电话:18511526897,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邮箱:lyscfzdy@163.com 客服QQ:3420238713 通联QQ:2135697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