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民族调查网
首页 > 民族风俗 > 正文
石嘴山市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以点带面、以特增色,推进“红石榴·五十六”微创建入微入细,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一、以五项“红石榴”微创培优育典,讲好身边民族团结进步好故事
创建“红石榴”庭院。以评选爱国守法、遵德守礼、孝老爱亲、家风优良的“红石榴”庭院为切入点,引导各族群众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创建“红石榴”志愿服务队。围绕各族群众日常生活中的所需、所盼,组建“红石榴”志愿服务队30余个,广泛开展“结对子”“一家亲”等志愿服务活动,切实把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各族群众生产生活方方面面。创建“红石榴”文明实践基地。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纳入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体系,打造“红石榴”文明实践基地,助推各族群众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守望相助、手足情深。创建“红石榴”工作室。创建以理论研究、文化传承、教育科研、便民服务、矛盾纠纷调处等为主要内容的“红石榴”工作室3个,推动便民服务进万家。创建“红石榴”致富点。依托创业车间、产业合作社,着力培育致富能人、种养殖大户等“红石榴”致富点,示范带动各族群众共同致富,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物质基础。
二、以十个“红石榴”项目拓域增效,打造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升级版
建设主题公园。依托大武口宁夏工业遗址等休闲公园,打造了集宣传教育、文体活动、群众娱乐于一体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公园,让各族群众在休闲健身的同时接受精神洗礼,增进各族群众情感。建设教育实践基地。培育了石嘴山市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市第八中学、市实验中学等14个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阵地,多层次、多视角展现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历史演进过程和新时代各族人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生动实践。建设党建引领基地。深入实施“党建领航铸魂”工程,打造一批党建促民族团结进步基地,使基层党组织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带领群众致富、维护社会稳定的坚强战斗堡垒。建设示范服务窗口。以市县区政府服务中心为主阵地,优化服务方式、延伸服务触角、提高服务水平,为各族群众提供同质化、无差别服务,构建和谐、团结的办事环境。建设理论研究中心。推进落实社科理论正本清源工程,联合市委党校、宁夏理工学院、北方民族大学四方成立了石嘴山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中心,发挥校地合作优势,开展“三线”建设、高质量发展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研究。建设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示范景区。构建“文旅融合发展+民族团结进步”工作模式,在全市选择2个4A级和1个3A级景区创建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示范景区,让各族群众共享文化旅游资源。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基地。在平罗县灵沙乡西灵村高标准日光温室项目、盈丰植保专业合作社打造特色产业示范基地,带动各族群众共同奋斗创造美好生活,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同心创业基地。组织实施“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计划·石嘴山在行动”,加大就业创业支持力度,鼓励返乡创业,强化公共就业服务,促进各民族共同创业、共同发展。建设民族团结进步林。在贺兰山开辟40余亩“民族团结进步林”,种植各类苗木3000余株,组织开展“我为家乡添点绿”等群众性共建活动20余次,引导各族群众共建“绿水青山”,共享“金山银山”。建设历史文化保护和传承基地。建成石嘴山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厅、民间乐器泥哇呜项目传承保护基地等历史文化保护和传承基地,使其成为各民族记忆的物质留存、乡愁的见证和城市特色风貌的体现。
三、以六项主题活动沁心入脑,唱响民族团结进步主旋律
开展马克思主义“五观”“百场万人”宣讲活动。组建宣讲队伍开展以马克思主义“五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为内容的专题宣传宣讲活动400余场次,受众2万余人次。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党(团队)日活动。在全市机关、企事业单位中组织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在全市100余所中小学和高校开展主题团(队)日、第一课等活动,引导机关干部和青少年自觉成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建设者和捍卫者。开展主流媒体民族团结石嘴山行活动。邀请光明日报、央广网、宁夏新闻网等多家主流媒体及新浪、腾讯等商业媒体集中宣传报道,展播60部石嘴山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事迹微视频,推送70余个“石榴籽”同声故事。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月”系列活动。举办专场文艺演出、书画作品展、征文演讲手抄报比赛、开学“第一课”等活动,唱响中国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改革开放好、伟大祖国好、各族人民好的时代主旋律。开展民族团结“760”主题活动。利用元旦、春节、清明节、劳动节、端午节、中秋节、国庆节七个传统节日,举办社火展演、百姓健康舞展演大赛、“手拉手·心连心·一家亲”等富有内涵的群众文化活动,促进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推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开展民族理论政策知识线上竞答。围绕党的民族政策理论,编写应知应会试题库,通过网络平台,组织干部群众踊跃竞答,提高知晓率和普及率,1万余名机关干部群众参与了竞答。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民族调查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政讯通新媒体技术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民族调查网 mzdc.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32584 13391650821 010-53386791
监督电话:18511526897,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邮箱:lyscfzdy@163.com 客服QQ:3420238713 通联QQ:2135697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