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调查网 -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欢迎访问 民族调查网

民族调查网

首页 > 民族风俗 > 正文

山东聊城着力打造“繁森故里石榴红”品牌取得初步成效

时间:2023-06-17 作者:佚名  来源: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  

  作为孔繁森精神的发源地,聊城市一直注重发挥孔繁森精神在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方面的示范引领作用,特别是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召开后,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主线,从透视孔繁森精神在新时代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所起的精神激励和思想引导作用,深入阐释孔繁森精神的时代内涵,着力打造“繁森故里石榴红”品牌,取得显著成效。

  一、聚焦“繁森故里”,打造品牌创建组织体系

  一是统筹谋划,筑牢创建“压舱石”。作为第一批纳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伟大精神,孔繁森精神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干部致力于各民族团结合作、带领各族群众共同富裕的宝贵精神财富,深入考察和阐发孔繁森精神内涵,打造“繁森故里石榴红”品牌,对于深化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现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时代使命具有重要意义。

  二是锚定方向,把准创建“定星盘”。印发《聊城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创建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以“繁森故里石榴红”为品牌,充分挖掘孔繁森精神蕴含的民族团结时代内涵,将品牌创建任务进行分解落实,压实各级各部门相关责任分工并多次调度,相应工作均取得了良好的进展。

  三是整合资源,打好创建“组合拳”。在市、县两级分别成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协调推进办公室,在县、乡、村三级分别成立县级协调推进股、镇级协调推进站、村级社区服务点的工作网络,在企业、学校等建立“红石榴”工作站,将民族团结进步与企业高质量发展和企业文化深度融合。

  二、聚焦“独特优势”,打造品牌创建“研”“宣”体系

  一是以深入研究“促”创建。依托聊城大学省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深入开展孔繁森精神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相关研究课题,联合攻关,将“繁森故里石榴红”品牌作为研究重点,充分发挥高校研究平台作用,深入阐述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背景下的孔繁森精神,推进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领会和理解,提升孔繁森精神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方面的时代价值。

  二是以强化载体“抓”创建。在全社会开展分众化、对象化、互动化宣讲,生动诠释孔繁森精神蕴含的“家国一体、公而忘私、团结共富、爱国护边”的民族团结丰富内涵;举办“繁森故里石榴红”网络大讲堂,阐述孔繁森“大爱境界”精神所包含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优化打造“红石榴”社区、广场、学校等服务阵地,创建“红石榴”驿站、家园等125处,主题公园、广场23处,学校6所,开通“民族团结号”公交车线路26条,运行车辆66辆。

  三是加强交流“助”创建。成立聊城市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三项计划”协调机制,下设“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计划”“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三个协调小组,开展线上传统文化讲座12次,“鲁藏青少年手拉手”联谊活动9次。加强与西藏阿里地区、青海海北州刚察县对接联系,在项目建设、产业发展、人才交流、教育医疗等方面深化互助合作、推动共同发展。

  三、聚焦“经验总结”,进一步探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弘扬孔繁森精神的聊城实践

  一是组织高端研讨。为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角度,深入研究、梳理和诠释孔繁森精神,举办弘扬孔繁森精神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讨会,邀请国家民委、中央民族干部学院、省委统战部、省民宗委相关领导,中央党校、中国科学院、北京社科院、中国科学院大学、山东大学、聊城大学等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以及援藏援疆援青干部代表参加,推动形成孔繁森精神时代价值研究品牌,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聊城实践提供更坚实的理论支撑。

  二是做好融合文章。强化对全社会的孔繁森精神教育,让孔繁森精神进会堂、进田间、进工厂、进教室、进剧场、进讲台,使孔繁森精神内化于各族群众心灵深处,融入为祖国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奋斗之中。

  三是强化宣传引领。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将学习强国、抖音、微信、头条、知乎等多种新型信息传播方式融合起来,以新颖立体的方式展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史意义、现实价值和孔繁森精神的可贵可行,并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孔繁森精神的学习与具体事例相结合,讲好身边故事,为“繁森故里石榴红”品牌打造营造良好的氛围。


原文链接:https://www.neac.gov.cn/seac/xwzx/202306/1165132.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网概况| 会员服务|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文化旅游项目简介| 本网招聘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民族调查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政讯通新媒体技术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民族调查网 mzdc.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7054891号-51

联系电话:010-56232584 13391650821 010-53386791
监督电话:18511526897,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邮箱:lyscfzdy@163.com  客服QQ:3420238713 通联QQ:2135697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