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民族调查网
首页 > 民族服饰 > 正文
6月12日,2023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宣传展示系列活动暨第四届非遗购物节在凉山州西昌市举行。
本次活动以“加强非遗系统性保护·促进可持续发展”为主题,着重宣传展示近年来凉山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重要成果,进一步增进民族文化交流互鉴,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邛都洞经音乐奏响了序幕之声,彝族漆器髹饰、彝族银饰、会理绿釉陶瓷品、彝族月琴、冕宁火腿一系列制作技艺、彝族服饰、口弦音乐、彝族传统医药等代表性项目现场展示展演,参观游客络绎不绝。非遗购物节除了现场销售形式,还通过四川非遗手作直播平台开展了“凉山非遗好物专场”网络销售。
凉山州历来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在全省率先颁布了《凉山彝族自治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全州现有国家级非遗名录20项、省级非遗名录138项、州级非遗名录355项;有11名国家级、123名省级、298名州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1个国家级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3个省级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和2个省级非遗传习基地,11个省级非遗项目体验基地,4个省级非遗扶贫就业工坊、11个州级非遗扶贫就业工坊和93个县(市)级非遗工坊。
此外,《凉山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丛书》《凉山非遗·民间文学》《典藏大凉山》等非遗丛书和音像专辑相继出版问世,抢救性记录成果连年丰硕;非遗工坊越来越多,非遗文创产品琳琅满目,“凉山手作”非遗品牌初见成效,生产性保护成果众目可睹;彝族火把节、彝族年、藏历年、傈僳族阔时节、彝族剪羊毛节等传统民俗节庆非遗项目逐步融入旅游,整体性保护的文化生态独具魅力,树立和突出了各民族共有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民族调查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政讯通新媒体技术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民族调查网 mzdc.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32584 13391650821 010-53386791
监督电话:18511526897,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邮箱:lyscfzdy@163.com 客服QQ:3420238713 通联QQ:2135697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