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调查网 -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欢迎访问 民族调查网

民族调查网

首页 > 民族服饰 > 正文

“深挖”非遗文化 “深耕”校园建设——省彝文学校开设“红石榴”课助“职业教育+”

时间:2023-06-17 作者:佚名  来源:四川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  

  为深度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进文化自信,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省彝文学校秉持“立德博学、特色办校、质量强效”的办学理念,深挖运用民族特色资源,搭建文化“舞台”,开设“红石榴”课堂,在校园建设上持续“深耕”,致力于民族文化技艺与职业教育有机结合。

  (1)“寻”民族技艺。立足学生需求、本地特色,前期经过多方走访调研,在校内外寻技艺、访专家、寻老师,就舞蹈、乐器、书法等多角度“探索”,发掘校内外共7名教师,寻到月琴、口弦、彝文书法、民族舞蹈、民歌、民族服饰手工制作等多项民族技艺入校,做到“技艺可学、老师到位、学生想学”。

  (2)“设”有效课堂。通过“非遗+”活态传承发展模式,校团委、教务科、学生科等“齐头推进”课程安排、宣传引导、购买设备等,将基础设施与文化氛围做到“虚实结合”,成功开设7个课后“兴趣班”,同时,组织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系列活动,设置“情境课”,让学生“活学活用”,推动技艺成为师生的“诗和远方”。

  (3)“促”文化传承。教师通过理论讲解、技艺传授、动手实操等方式,让学生与文化“零距离接触”,感受传统文化魅力,体验传统技艺乐趣。同时,探索学生传承到“家”,转换师生角色,让音乐舞蹈班学生成为“小老师”,实现“学+传”的同步进行,让传统文化“活”起来,让校园建设“提”起来,让学生学习“动”起来。


原文链接:http://mzw.sc.gov.cn/scsmzw/shfz/2023/6/12/c0aeb3c573f3424a84c4cf17af8ee537.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网概况| 会员服务|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文化旅游项目简介| 本网招聘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民族调查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政讯通新媒体技术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民族调查网 mzdc.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7054891号-51

联系电话:010-56232584 13391650821 010-53386791
监督电话:18511526897,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邮箱:lyscfzdy@163.com  客服QQ:3420238713 通联QQ:2135697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