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民族调查网
首页 > 民族风俗 > 正文
近年来,深圳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大力倡导“来了就是深圳人”的城市理念,推动民族工作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一、聚力顶层设计,积极构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格局
一是高位引领谋划部署。将民族工作列入各级党组织重要议事日程,明确党委常委会每年至少研究一次民族工作;将民族工作纳入各级领导班子评价考核体系,要求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对民族工作亲自研究、亲自过问、亲自落实、亲自督查。今年5月,召开市委统战工作会议暨全市民族宗教工作会议,在全面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推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提升民族事务治理水平等方面进行部署,推动新时代深圳统战工作高质量发展。
二是强化统筹健全机制。强化市委统一战线领导小组职能作用,领导小组下设“民族宗教专项工作组”,建立健全“领导小组议全局、专项小组议专项”的双层架构和横向沟通协调、纵向上下联动机制,推动各单位各部门认真履行统战工作主体责任、做好民族宗教工作,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政府依法管理、统战(民宗)牵头协调、各部门通力合作,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格局。
三是压紧压实基层责任。推动城市民族工作重心下移,把民族工作嵌入社区,列入社区网格员工作职责,实现基层民族工作的网格化,全面摸清掌握各族居民和流动人口情况。
二、聚力思想引领,全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一是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干部教育、党员教育、国民教育体系,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270余次,约3.3万人参与,推动各族群众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增强国家意识、公民意识、法治意识,坚定“五个认同”。将民族团结宣传与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建设融合,编印《深圳民族工作40年》画册等,发放至各级党群服务中心和社区居民,塑造开放、包容、多元的城市特质。
二是强化中华民族一家亲宣传。举办全市各民族庆祝建党百年文艺汇演、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联欢会、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座谈会,推动“福田民族风”、“盐田海石榴+”、“龙华红石榴”、“深汕红罗畲族村‘三月三’乌饭节”等品牌活动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进学校;举办民族讲坛、多民族童声合唱团、五十六个民族“棋”迎新春、民族美食嘉年华、民族团结健步行等特色活动,营造民族团结良好氛围;指导福田等6个区先后成立区民族团结进步协会,不断促进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
三是推动港澳同胞和华人华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创新实施“手牵手 向前走”深港青少年携手成长计划,举办400余项活动,吸引781个深港机构加入、深港澳三地14万余人次参与;深入开展“迈向碳中和 湾区少年行”系列活动,在国家画院举办专题绘画作品展,累计开展线下活动110余场,近3万人参与;策划深港乡情传承记录片《过河记》和专题新闻《港澳居民“圳”生活》,开展“归·家”——归国留学人才服务计划等系列品牌活动,进一步增进港澳同胞和华人华侨对中华民族的自觉认同。
三、聚力融合服务,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
一是以服务开启融入城市大门。打造流动人口信息采集共享、社区民族事务服务、流出和流入地区域互动协作等多层次管理服务平台,指导解决办理居住、就业、就医、社保、子女就读等民生问题。以高标准大力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建设,将民族公共事务纳入“互联网+政务服务”改革,民族类审批事项100%网上即办,为各族群众提供更规范、更快捷、均等化的公共产品与服务。
二是以培训提升融入城市能力。依托互联网多渠道举办民族讲坛,为全市各族群众解读惠企纾困政策。提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培训、职业技能培训110余次,4000余人次参加,营造了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的良好社会氛围。
三是以帮扶解决融入城市难题。与司法部门联合设立市、区法律服务中心,指导组建法律援助服务队,全方位为有需要的群众提供免费的法律咨询援助。不断优化社工服务,在语言学习、心理适应、急难救助等方面对困难群众给予关怀。
四、聚力共同富裕,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
一是广泛参与脱贫攻坚与协作。党的十八大以来,深圳选派干部人才近万人次,实施帮扶项目5.1万个,援建、修缮学校近500所,援建医院、卫生院(室)800余所,援建安居富民房、易地搬迁安置住房6万余套,完成危房改造5.5万套,推动42个贫困县(自治县23个)全部摘帽,204万贫困人口实现脱贫。
二是用心用情用力办好教育援疆。坚持从学习、生活、文化、就业等多个方面入手,加大奖励资助力度,通过加强爱国主义、民族团结教育,全面落实全员导师制,推行学生“混班混宿”,开展“金兰”互助行动,促进各族学生在思想上同向、学习上同行、宿舍里同住、生活中同乐,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和人才培养“两促进、双丰收”。
三是扎实推动红罗畲族村乡村振兴。结合农村综合性改革,推动形成“政府指导+村企合作”工作机制,指导红罗畲族村全力发展“文化+民族+红色”特色文旅产业,打造民族团结进步特色品牌“石榴籽培育计划”,培养高层次人才,培育传承民族文化,全力加速乡村振兴步伐。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民族调查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政讯通新媒体技术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民族调查网 mzdc.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32584 13391650821 010-53386791
监督电话:18511526897,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邮箱:lyscfzdy@163.com 客服QQ:3420238713 通联QQ:2135697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