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民族调查网
首页 > 民族风俗 > 正文
湖北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从中华民族共同体的高度把握历史叙述权和话语权,以正确的史观、史识、史德推进《史料汇编·湖北卷》编纂工作,讲好中国历史故事,传播好中国历史声音,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贡献湖北力量。
一是举全省之力担当使命。湖北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把编纂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要求把《史料汇编·湖北卷》打磨成科学严谨、经得起检验、具有重要价值的精品史料。在省委统战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下,发挥省委民族工作协调机制作用,成立由省委常委、统战部长任组长,6个省直部门分管领导为成员的编纂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各地各部门的工作责任,先后4次召开专题会、座谈会,研究部署推进编纂工作。由中南民族大学牵头,集聚省内外11所高校、17个博物馆、20个图书馆组成“三交”史料编纂联盟,签订民族历史文献共知共建共享协议,将《史料汇编·湖北卷》纳入省级社科重点项目管理,确立2023年完成编纂评审任务的目标,凝聚各方力量共同推进编纂工作,力求推出一批成果、成就一批专家、培养一批新人,打造一支好队伍。
二是集专家之智活化史料。以“总课题组+子课题”的架构,在全省范围内选拔31名专家组建总课题组和7个子课题,通过实地走访、田野调查、文献采集和社会征集等方式,深入挖掘长江文化、炎帝神农文化、楚文化、三国文化以及武陵民族走廊、万里茶道、古盐道、唐崖土司城等文化遗址蕴涵的中华文明赓续传承的基因密码,既注重收集经、史、子、集等传统经典文献,又整理收录地方史志、档案公文、家谱、契约文书等地方性历史文献;既重视域外文献、出土文物、考古报告等新史料的收录,又挖掘搜集历史文献中的史料。成立编纂工作专家咨询委员会,聘任11名国内知名专家学者进行全过程指导评估,甄别、辑录和分类整理资料文献350余部,建立“三交”史料数据库,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技术让“沉睡”的历史资源“活”起来,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史学智慧。
三是以统筹之策推进落实。编纂工作领导小组发挥把关定向的作用,将领导小组办公室调度会与总课题组研讨汇报会整合,坚持每月调度督导,倒排工期,压茬推进。总课题组统筹安排科研教学与编纂工作,采取先易后难、先整理单本后汇总分类的方法,目前已辑录史料100多万字。其中,先秦秦汉卷已完成先秦典籍、《史记》《汉书》《华阳国志》等文献资料收集;魏晋南北朝卷已完成正史和《资治通鉴》等文献搜集整理;隋唐五代卷已完成正史、编年体、政书类和类书类史料辑录;辽宋元金卷已完成碑刻和地方志史料搜集整理;明代卷已完成《明史》《明实录》、鄂西地方志史料辑录;清代卷已完成《清实录》《清史稿》和部分地方志史料辑录字;民国卷已完成《武汉史稿》《湖北通史民国卷》《恩施州志》等文献辑录。
四是下非常之功转化成果。坚持守正创新、固本开新,以古籍中的“三交”、文物中的“三交”、文化遗存中的“三交”为重点,讲好湖北各民族“三交”的历史故事、人物故事、时代故事,推出了《荆南雄镇石牌坊》《汉口丛谈》等研究成果,并转化为各类教材讲义,融入影视艺术作品之中,打造了《中国土家族大百科全书》《唐崖土司夫人》《老兵》等一批文化精品。四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研究体系建设的具体措施》,在有条件的高校设立12个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研究基地,组建民族工作专家智库,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湖北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纳入高校对外交流合作框架范围之内,构筑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相适应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民族调查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政讯通新媒体技术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民族调查网 mzdc.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32584 13391650821 010-53386791
监督电话:18511526897,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邮箱:lyscfzdy@163.com 客服QQ:3420238713 通联QQ:2135697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