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民族调查网
首页 > 民族服饰 > 正文
绵阳市平武县白马藏族乡,背靠九寨后山——王朗,全乡784平方公里已全部纳入大熊猫国家公园的中国第一批以保护大熊猫为主的国家保护区。近年来,全乡发挥自然资源优势,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1500余名白马藏人走生态路、端文化碗、吃旅游饭,蹚出了一条民族乡乡村振兴的绿色发展之路。
(1)强化基层基础,营造民族团结大众化氛围。白马藏族乡党委始终把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摆在基层治理首要位置,通过健全组织体系和宣传发动,形成了最广泛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氛围。一是强化组织领导,完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组织体系,成立由乡党委书记为组长的工作专班,各村均成立有相应工作小组,确保创建工作有人干,能干好。二是全面宣传发动,厚植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环境,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纳入全乡公民道德教育,紧扣“传家风、立家规、树新风”等一系列活动,进一步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进村入社。三是统筹各方力量,汇聚创建源头活水。近年来,白马藏族乡依托灾后恢复重建、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等有利契机,统筹重大项目建设和重要节会举办,不断打牢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物质基础,丰富创建精神内涵。目前,白马藏族乡被命名为市级民族团结模范单位,4个村全部被评为县级民族团结示范村。
(2)聚焦文旅产业,引领各族群众现代化步伐。白马藏族乡毗邻“九寨沟”“黄龙寺”,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赋予白马文旅产业蓬勃向上的动力。截至2022年底,全乡共有旅游接待户150余户,旅游接待房间1462间 、3265个床位。直接从事旅游人口占总人口42%,人均拥有旅游床位2.14张,人均旅游收入约2.6万元,通过发展旅游,90%的家庭在县城购买了商品住房。一是深入挖掘民族特色文化,构建白马风情精品旅游链。白马现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个、省级2个、市级14个、县级15个,获批省级白马文化生态保护试验区,独特的语言、服饰和习俗,充实丰富了白马风情旅游活动,全乡先后承办了王朗白马风情节、雪山彩林节等节会,助推了文旅产业加速发展。二是统筹发展与保护,加速大熊猫国家公园入口社区与白马十八寨4A景区深度融合,通过提升旅游基础设施,加快补齐旅游配套设施。2022年全乡共规划文旅产业项目16个,完成旅游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和农家乐提档升级改造。三是抓好民族文化传承保护,组织专家学者深入挖掘整理白马藏族乡民族文化资源,对白马人农耕生产、服饰、歌曲、舞蹈、祭祀等原始资料进行广泛收集整理,形成系统的文化资源。建成花腰带编制、雕曹盖、擀毡帽等手工艺作坊,编撰刊出《藏彝走廊东部边缘族群互动与发展》《白马藏族研究文集》等书籍,制作《平武口述民族工作影像志》,出品《千古遗声—四川平武白马民歌系列》音乐专辑。
(3)守护绿色生态,推进人居环境标准化建设。白马藏族乡地处涪江源头,全乡99.7%国土空间划入大熊猫国家公园生态保护红线,守护好青山绿水就是构筑起了涪江上游水源涵养地和生态屏障。一是强化生物多样性保护,白马拥有川西北保存最完整的一片原始森林,动植物基因资源丰富程度居全国前列,得益于白马藏族朴素的敬天爱人思想,时至今日各聚居院落前后的“神山”“神树”得到了最高级别的保护,保持了生态的原真性。二是抓好河湖保护和生态修复。辖区自然生态在最近几年受极端天气影响遭到严重破坏,灾后重建中,全乡规划实施了地质灾害治理项目16个,堤防建设项目7个,总投资达到1.63亿元,守护安全的同时也有效地保护了河湖生态。三是大力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全乡上下始终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革除陈规陋习,焕发现代文明生活的重要抓手,建篱笆、整道路,美庭院,涂房子,最宽广的是民族团结进步连心广场,最美丽的是民族团结进步融合大道,最舒适的是市内协作藏家民宿,2019年,亚者造祖村、伊瓦岱惹村、厄哩村被命名为第三批“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
(4)挖掘人才潜力,培育发展振兴本土化力量。积极支持优秀乡土人才建设家乡,助力乡村发展振兴。一是积极吸纳优秀乡土人才进入乡村干部队伍,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两项改革”以来,全乡共吸纳优秀乡土人才5名进入村干部队伍,进一步优化了知识结构和年龄结构,非遗传承人、种植业大户、新型经营主体负责人、环保志愿者等进入了村干部后备储备。二是发展壮大白马文化人才和文化队伍。绵阳市政府设立白马文化传承保护专项资金用于文化保护,平武县将文化人才纳入每年培训支持范围,现全乡在册各类文化人才147名,成立吉祥白马艺术团,白马文化入列平武乡村教材,中小学定期举办白马文化培训课程。三是持续推进“新白马人”计划。加大对外开放力度,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让更多的“新白马人”落户白马,让大熊猫国家公园入口社区成为真正的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社区,让各民族实现共同富裕成为全乡新的奋斗目标。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民族调查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政讯通新媒体技术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民族调查网 mzdc.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32584 13391650821 010-53386791
监督电话:18511526897,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邮箱:lyscfzdy@163.com 客服QQ:3420238713 通联QQ:2135697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