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民族调查网
首页 > 民族风俗 > 正文
湖北省从共住一个小区、共建一个家庭、共盘一个门店、共享一个岗位、共创一份事业等方面引导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推动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一是共住一个社区。把促进各民族互嵌式居住纳入各大中城市建设规划,武汉市、襄阳市、宜昌市等制定促进各民族群众特别是流动人口与当地居民互嵌式居住工作意见,引导各民族群众住在一起、干在一起、乐在一起,积极为各族群众交得到知心朋友、做得和睦邻居、结得美满姻缘创造条件。武汉市江岸区百步亭社区成立社区党委统战部,配备民族团结进步工作联络员,建立了23个苑区民族团结进步工作小组,形成互嵌式民族团结“百步亭模式”;武昌区起义门社区以“民族团结之家”为中心,建立“红石榴”宣讲队、“萤火聚光”青少年团,设立“石榴亭”“民族文化长廊”“幸福驿站”“文明书屋”,开通“石榴亭”微课堂,建设“幸福起义门”特色文化圈,持续组织开展民族团结联谊、邻里互助、结对帮扶、法律援助等活动,营造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和谐氛围。
二是共建一个家庭。为更好促进各民族深度融合,湖北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融入家庭生活。襄阳市评选“民族团结最美家庭”,组织“石榴花·民族团结一家亲”最美家庭结亲结对活动,推动邻里交往,以“小家”筑“大家”;宜昌市、新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温泉县两地组织最美家庭结亲结对、联谊交流活动,讲述各民族家风故事。
三是共盘一个门店。武汉市结合餐饮行业的潮汐特征,推出“早晚店”经营模式,一家店两个招牌,融合武汉和新疆特色,武汉早点与新疆烧烤互嵌式发展,盘活了闲置店面,降低经营成本,促进人员增收。荆州、新疆青年合开“兄弟店”,建设自营原材料中心,推出特色子品牌,吸纳各民族员工就业,带动各族人民共同致富。
四是共享一个岗位。随州市企业吸纳各族群众进厂务工,通过开展技能大师、技术能手比武、老师傅“传帮带”活动,培养各民族工匠。洪湖市企业为员工安排免费宿舍并实行各族员工混宿,以宿舍为单位,开展结对帮扶活动,由本地员工帮助新入职员工尽快熟悉新环境、融入新集体。
五是共创一份事业。把招商兴业与促进各民族互嵌交融结合起来,推动各民族在共创美好生活中增进团结友谊。江苏常州企业投资恩施茶产业,按“公司+基地+农户”模式经营,吸纳当地茶农进入合作社,并成功孵化当地3家茶企,直接带动上万户农户增收。洪湖市企业在新疆设立公司,培养新疆籍管理层回疆任职。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民族调查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政讯通新媒体技术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民族调查网 mzdc.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32584 13391650821 010-53386791
监督电话:18511526897,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邮箱:lyscfzdy@163.com 客服QQ:3420238713 通联QQ:2135697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