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民族调查网
首页 > 民族风俗 > 正文
近年来,济宁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充分发挥儒家文化发源地和历史文化积淀丰厚优势,“多角度+全方位”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全覆盖。
一、以“学”为基,推进干部党员教育全覆盖。印发《中共济宁市委 济宁市人民政府关于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推动各级各部门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工作纳入年度工作计划、纳入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构建宣传教育领导机制。出台《关于加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研究体系建设的具体措施》,积极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课题研究,济宁学院《中华文明根性研究》获得2022年度国家民委民族研究委托项目。发挥干部教育培训主阵地作用,建立完善常态化学习机制,近年来累计举办专题培训82期,培训人员12600人次。持续举办全市民族宗教工作干部业务素质提升专题培训班、少数民族代表人士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题培训班,累计培训500人次。
二、以“教”为先,推进国民教育全覆盖。全面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进学校、进教材、进课堂,构建课堂教育与课外活动相结合、规定课程与校本课程相结合、校园文化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体系,组织编写12册、120余万字的济宁特色青少年读物《济宁市青少年教育系列丛书》。通过主题班会、党史知识竞赛、“国学达人挑战赛”等品牌活动,增强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认同。开展“文化浸润心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学校”活动,把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视觉形象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创设宣教点158个。面向家长群体,借助美篇、微信公众号、短视频等形式,推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主题宣传文章,扩大教育覆盖面。
三、以“交”为重,推进社会教育全覆盖。充分发挥文化优势,深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内涵,立足社会教育与服务功能,以优秀传统文化浸润民族团结,打造省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2处,市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6处。立足山东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构建了“课堂教学+现场教学+体验教学+礼乐教学”四位一体教学体系,近年来,完成42个班次、2568人次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践教学。推进“道中华·齐鲁行·儒乡行”活动走深走实,打造曲阜“三孔”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试点项目,对景区解说词进行全面提升,重点融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民族团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内容,形成了个人游和研学游2套解说词,培训景区讲解员300余人次,让各族游客在潜移默化中接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
四、以“新”为径,推进宣教载体全覆盖。用好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每年实施“围绕一个主题、开展多项活动”的“1+N”宣传宣讲,各级累计开展系列宣传宣讲324场次,1.9万人次参与。协调市级主要媒体扩大宣传影响面,运用微信群、网站、公众号、小视频等形式,打造群众“手上的”“身边的”的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宣传平台。利用城市广场、主题公园等户外大屏、LED电子显示屏推送民族类标语口号,开展各类线上“云宣讲”“云展示”活动,组成立体化、全方位的宣传体系。将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纳入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单位测评指标,搭建实体化载体,建设省级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2家、市级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5家,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26处。建成“红石榴”主题公园10处,全市实现“民族团结号”公交专线全覆盖,打造流动宣传站点,共开通专线15条,投放公交车76辆,游艇、轮渡各两艘。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民族调查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政讯通新媒体技术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民族调查网 mzdc.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32584 13391650821 010-53386791
监督电话:18511526897,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邮箱:lyscfzdy@163.com 客服QQ:3420238713 通联QQ:2135697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