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民族调查网
首页 > 民族风俗 > 正文
近年来,甘肃省以实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石榴籽”工程为抓手,推动省内高校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民族工作会议精神,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纳入学校教育教学全过程各方面,使“五个认同”根植各族学生内心深处,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一是抓组织领导,确保正确政治方向。把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纳入学校各级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计划,作为学校各级党组织理论学习必学内容,推动党的民族工作创新理论入脑入心入行。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学校办学治校、立德树人的重要标准,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进校园、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引导各族学生牢固树立“四个与共”的共同体理念。积极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教学改革,西北民族大学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写入学校章程,成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领导小组,新设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工作处,组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院,建立中华民族共同体学院。
二是抓课程融合,提升思政教学质量。全省48所高校都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思政教育必修课程,与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有机融合,深入开展基本国情教育、革命历史教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等活动,各学段不少于12课时。有针对性地在“四史教育”中讲好党的民族工作史、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发展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祖国观、民族观、文化观、历史观。并利用广播、宣传栏、黑板报、校园网等多种形式,生动开展党的民族理论政策、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用润物细无声的方式,促进各族学生在理想、信念、情感、文化上团结统一、守望相助、手足情深。
三是抓基地建设,深化理论问题研究。省社科规划项目、省人文社科项目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列为重点研究专项,支持高校高校和科研机构开展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研究。省委统战部、省委宣传部、省教育厅、省民委在兰州大学、西北民族大学、西北师范大学、兰州理工大学等高校设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10家、培训基地3家、教育基地2家,每年列支专项经费给予支持。兰州大学、甘肃政法大学、河西学院等先后承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与实践研讨会、学术论坛、座谈会等活动,开展《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料汇编·甘肃卷》编纂工作,获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立项2项,开展省级专项课题129项,形成了一批高质量的研究成果。
四是抓载体平台,拓展实践教学渠道。举办“石榴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全省大学生演讲比赛,来自各高校的48名大学生代表用精彩的演讲,声情并茂地宣传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大意义,精彩展示了各族青少年在新时代、新征程上踔厉奋发、勇担使命、奋进前行的青春活力,58万多人次网上观看决赛实况。依托共青团、学生党支部、学生会、研究生会、学生社团等,组织各族学生开展以“民族团结我践行”“中华民族一家亲”为主题的研学旅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践教育等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促进高校各民族学生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民族调查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政讯通新媒体技术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民族调查网 mzdc.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32584 13391650821 010-53386791
监督电话:18511526897,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邮箱:lyscfzdy@163.com 客服QQ:3420238713 通联QQ:2135697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