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民族调查网
首页 > 民族风俗 > 正文
党的十九大以来,重庆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准确把握“有形、有感、有效”的内在逻辑和工作要求,全力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根植各族师生心灵深处。
一、以学校教育为基点,强化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搭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象化、立体化、动态化教育机制,让学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看得见、摸得着。全面用好国家统编教材《中华民族大团结》,遴选170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精品课程数字资源和400篇优秀案例,用好学生身边可知可感的生动案例和历史事例,推进学校“小课堂”、社会“大课堂”、网络“云课堂”协同育人。将民族班骨干教师、民族教育管理教师纳入“市培”项目,每年对100余名教师开展为期6天的专业培训,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和统编三科教材培训之中,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全学段落实、全学科落地提供坚实师资保证。将“民族教育特色学校创建”列入创建示范活动保留项目目录,累计命名特色学校30所,引领大中小学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学校教育教学全过程。
二、以宣传教育为支点,深化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强化思想引领,突出育人属性,把握主题主线,将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相结合,深入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推进“党建带团建”,充分发挥红色教育资源的激励作用,举办“行走红岩”“赓续红色血脉”等主题团日、主题党日活动,带领各族青少年走进重庆抗战遗址博物馆、红岩魂陈列馆,组织观看大型红色历史舞台剧《重庆·1949》,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现场教学。充分发挥重庆西藏中学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和重庆医科大学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学校作用,开发“民族团结教育思政课”,开展“国旗下的讲话”“中华民族一家亲”“各族少年手拉手”等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引导各族青少年了解国家民族政策,学习非遗民俗文化,聆听民族团结进步故事,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西南大学组织开展党的二十大“微宣讲”活动,选拔优秀宣讲员代表组建青年巡讲团,深入民族地区基层一线和各级中小学开展理论微宣讲,广泛传递党的二十大精神青年声音。
三、以交流活动为重点,内化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精心组织实施“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深化拓展跨区域双向交流,每年举办“石榴籽一家亲”昌渝青少年交流活动,组织西藏昌都与重庆两地青少年“手拉手”结对交流,携手走进重庆大轰炸遗址、建川博物馆、重庆科技馆等,通过课堂讲授、现场教学、研讨交流、实践体验、军事训练等一系列“沉浸式”互动,促进昌渝青少年相互交流、相互学习、手足相亲、共同成长。重庆西藏中学创新推出“石榴花儿向党开”“寻根·行走山乡”等一系列主题活动,牵手重庆南开中学开展“青春之行”联谊,持续开展“我在重庆有个家”亲情牵手活动,推进学校互访、学生互助。引导在渝高校组建以“民族团结”为主题的学生社团“红石榴学生成长社”,依托一站式党建引领育人平台“青+空间”开设学业互助课堂,举办“青春引航共成长,石榴花开向未来”夏日星光活动,组织开展“青春助力乡村振兴”社会实践活动,选拔组建20支社会实践团队赴民族地区开展调查研究、义务支教、乡村美化、志愿服务等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各族学生担任国家政策宣传员、乡村青年组织员、家乡红色文化和特色产业推广员。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民族调查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政讯通新媒体技术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民族调查网 mzdc.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32584 13391650821 010-53386791
监督电话:18511526897,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邮箱:lyscfzdy@163.com 客服QQ:3420238713 通联QQ:2135697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