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民族调查网
首页 > 民族服饰 > 正文
2023年阿坝州壤塘县壤巴拉文化杭州行之“藏风宋韵”非遗艺术展于第19届亚运会期间在杭州成功举办。活动从历史交往、文化交流和民族交融,到新时代国家主导东西互动、跨区域协同发展,再到非遗创新贯通两地工巧艺术门类等方面,挖掘了杭州和壤塘的关联,从“艺术联合创新、学术交流互动、政学协同发展”三个维度,以“一展览、一讲堂、一签约、三个一”等方式,彰显了壤塘非遗的社会价值、文化价值,提升了“五个认同”。
跨界融合创新,彰显人才优势。非遗展以“藏风宋韵”为主题,展示了壤巴拉非遗传习所200余件作品,内容包括壤巴拉非遗项目中最具代表性和社会影响力的唐卡、金工、堆绣、藏纸、藏医药等“藏风”工巧艺术门类,也涵盖了宋画、瓷画、瓷雕、缂丝、瓯塑等极具江南特色的“宋韵”作品。传习所学员在这些领域取得的成绩,得到众多知名艺术家、学者的高度评价。杭州亚运会期间,能在人文历史悠久而璀璨的西子湖畔,在中国最优秀的美术学院举办展览和交流,并得到广泛肯定和赞誉,无疑是壤塘非遗事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证明了壤塘在非遗人才培养上探索出有效模式,也证明了跨地区、跨文化、跨领域交流,能够更有效地促进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创造性转化。
著名学者荟萃,研究壤塘模式。“壤巴拉非遗大讲堂”邀请文化和旅游部原副部长项兆伦等代表和来自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美术学院、浙江大学、四川大学、西湖大学和故宫博物院等学术机构的10余位知名学者,围绕“文化传承与创新”和“多元文化的交往交流交融”两个主题,就壤塘非遗事业的发展历程和经验进行交流和研讨。与会嘉宾通过主旨演讲、对话交流、专题访谈等方式,从历史学、美术学、社会学等视角,对壤塘非遗事业发展历程给予高度评价,认为“壤塘模式”是“两个结合”的生动实践,是新时期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时代价值的典范案例,并对壤塘未来发展给予很高期待和切实指导。
政学联合研习,提升发展空间。与清华大学合作建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基地”后,壤塘县进一步与四川大学合作,从另一个层面建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习基地”。同时,壤巴拉非遗传习所将与中国美术学院的国画、陶瓷、手工艺、现代设计等专业老师开展进一步交流合作。壤塘能够与两所高校和中国美术学院建立合作,体现了部委和学界对壤塘铸牢工作、非遗事业的认可和重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民族调查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政讯通新媒体技术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民族调查网 mzdc.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32584 13391650821 010-53386791
监督电话:18511526897,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邮箱:lyscfzdy@163.com 客服QQ:3420238713 通联QQ:2135697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