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民族调查网
首页 > 民族时评 > 正文
北方民族大学始终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理念贯穿于年度各项工作,将防范电信网络诈骗作为重要工作列入要事日程,协调各方防范和化解风险隐患,多措并举构筑校园安全防护体系。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筑牢思想防线。学校始终将校园安全工作作为学校的首要工作常抓不懈,严格落实学校“日自查、周会商、月检查”工作机制,校党委组织召开多次学校安全工作专题会议,研究部署防范电信诈骗、网络安全等校园安全稳定工作任务,要求加强对重点人员风险预警,提级防范管控措施,不断提升治理水平。建立警校联动预警机制,邀请辖区民警对全体辅导员、各学院师生作防范电信诈骗辅导教育,推动公安、学校、师生形成“三位一体”的工作合力,形成全员全域保安全的工作举措。经常性与辖区民警互动联系,帮助师生防范化解涉及电信诈骗安全风险,巩固宣传教育成果,做好涉诈师生心理疏导保护工作。秋季开学,联合辖区派出所、街道办、社区等单位开展多频次、高密度反诈宣传教育,组织全体新生开展“以校为家共建平安校园、师生携手筑牢安全防线”为主题的校园安全教育进军训活动,与新生签订反诈告知书4000余份,要求所有新生下载反诈APP。开展防范涉“帮信”活动宣传教育,各单位组织师生员工签署不参与“兼职刷单”“网络贷款”“网络投资”涉“两卡”等行为承诺书。
二是开展宣传教育,提升反诈技能。充分利用校院两级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反诈典型案例,做好日常防范电信诈骗宣传教育。先后发布《警惕不良“校园贷”,青春不负“债”》《大学生假期暴富的秘密就是……》《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宣传手册》等安全信息,经常在学生工作群发布新型诈骗预警信息,不断扩大宣传覆盖面。组织开展“全民反诈在行动”集中宣传月活动,通过辖区民警、学生家长、社区工作人员、辅导员、班主任共同努力,建立“联防+自防+互防”的科学防范机制。今年以来,先后30余次邀请辖区民警进校园开展反诈、反恐、反邪教、禁毒、党的民族宗教政策等内容的宣传教育活动,联合辖区民警妥善处理各类涉诈案件。学校各单位通过党团日活动、主题班团会、线上家长会,组织广大师生员工家长深入学习《反电信网络诈骗法》,通过制作宣传片、推送宣传资料提升宣传力度,引导师生从生活实践中吸取经验教训。任课教师利用课间十分钟,穿插反诈宣传教育和案例分析,扩大宣传覆盖面,提升宣传教育效果。校领导、党政部门负责人积极参加学院周末晚班会,深入开展“九进一交友”活动,充分了解学生的所思、所学、所想,更好地倾听学生心声,宣传安全防范知识,传递校园人文关怀,让学生远离电信诈骗滋生环境。学校定期对校内网络、办公软件等信息化设施进行安全扫描,修复信息系统存在的漏洞,加强网络安全宣传教育,增强全校师生网络安全防护意识,帮助师生分辨钓鱼邮件、网络诈骗等诈骗行为,时刻筑牢网络安全防范意识。
三是加强科学防范,形成长效机制。抓好涉及消防、反诈、禁毒的校园安全教育课建设,组织学生志愿者进宿舍、进饭堂、进教室开展各类宣传,积极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理性的消费观,帮助学生建立有效防范风险意识。驻校民警联合辖区民警走进学院,积极推广使用国家反诈APP、金钟罩等反诈手机应用程序,做到新生全部安装反诈软件。各学院加强与学校职能部门、辖区派出所联系,联合做好信息收集、监测预警、快速劝退、善后处置等工作,确保反诈工作各项要求有效落实。成立了一支由学校警务室民警、学校保卫处骨干、辅导员和大学生志愿者组成的40人的“1+3护校巡逻队”,定期开展校园安全巡逻,适时宣传防范电信诈骗知识。通过班主任、辅导员关心关爱,指导和帮助学生解决因学业困难、生活困难、就业压力等导致的心理问题,防止学生沉迷于网赌网贷,成为诈骗受害者。学院开展重点人员帮扶工作,着力化解矛盾问题,防止因经济困难、就业压力等原因落入诈骗分子设下的陷阱。建立老师、家长、学生联合反诈机制,通过家长微信群、腾讯会议召开家长会,推送反诈文章、致家长一封信,提醒家长们留意学生活动,做好学生监护工作,谨防上当受骗。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民族调查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政讯通新媒体技术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民族调查网 mzdc.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32584 13391650821 010-53386791
监督电话:18511526897,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邮箱:lyscfzdy@163.com 客服QQ:3420238713 通联QQ:2135697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