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民族调查网
首页 > 民族服饰 > 正文
(1)坚持示范创建与政治引领相融合,完善机制体制。成立由古蔺县委书记、县长任组长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抽调6名人员组成工作专班,制发《古蔺县创建全国民族团结示范县任务分解表(2021—2023年工作要点)》《古蔺县开展“弘扬奢香精神—助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系列活动工作方案》《古蔺县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六进”活动方案》《关于做好古蔺县迎接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检查“七个一”准备工作的通知》等文件,强化工作有任务调度,月有任务清单,定期有督查通报,确保创建工作有力有序推进。
(2)坚持示范创建与建设重点项目相融合,夯实发展基础。修订完善《古蔺县民族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和古蔺县民族机动金管理办法》《古蔺县省级财力留成资金管理办法》等制度,明确3个民族乡税收县级留存部分100%返还。利用民族地区待遇县专项留成资金18亿元,争取中央和省级专项经费近2787万元支持3个民族乡和改善聚居地区生活环境、特色产业发展、教育助学帮扶等项目,修建通村公路883公里、水利工程379个,农网改造10kv线路660千米、安装配变器121台。统筹资金建成大寨苗乡织女园、马嘶苗家手工茶基地、箭竹苗家中药材产业园、石屏彝家中药材产业园4个特色产业基地。
(3)坚持示范创建与打造文化品牌相融合,深化文化认同。投入资金500余万元,保护古蔺花灯、黄家扬琴、苗族排鼓舞、苗族刺绣蜡染、石屏镇彝族歌舞等传统技艺,推出“箭竹苗家染坊”为代表的蜡染刺绣、大寨苗家香囊、马嘶建新绿茶、苗家赶黄草等一批民族特色文创旅游产品,《画眉叫》《追鱼歌》等获四川省文化产权保护认证。与贵州大方、毕节及叙永等地区开展文化交流互鉴,举办“借古鉴今—奢香夫人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事迹”系列文化活动、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打造“苗族踩山节”“苗家风情节”“茶文化节”“彝族火把节”“双沙菜花节”等一批有影响力的民族文化节事活动,苗族歌舞、苗族踩山节、苗族婚姻礼词被列入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举办“弘扬奢香精神—讲好民族团结进步蔺州故事”主题征文活动,承办2023年泸州市南翼民族文化促进月活动暨首届“传承奢香精神、促进民族团结”研讨会,与周边3省5市共建赤水河流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带。
(4)坚持示范创建与民族团结进步“六进”相融合,增强带动效应。开展“法律法规宣传日”“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民族团结进步“六进”活动、“红色蔺州聚党心·民族团结聚民心”等主题宣传、主题党日活动540余场次,以“彰德大讲堂”“干部夜校”“村里村外大讲堂”“读书会”等为载体,组织干部群众学习民族理论政策和法律法规460余次,通过古蔺融媒、学习强国、清风蔺州等新媒体推送知识课堂20余期、信息宣传380余篇。微电影《新居》《苗场趣事》《彝乡好事一火把节的一天》等在中新网、四川新闻网、同心四川、古蔺融媒体等网站发布。
(5)坚持示范创建与培育人才相融合,强化队伍建设。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四进活动”,举办民族文化专题培训班4期,培养各族文化专业人才260余人。统筹推进就业扶持,开展劳动技能培训班30余场1000余人次,助推就业400余人。坚持凭实绩论英雄、以实绩用干部导向,培养和选拔各族干部39人、占同级干部总数的6.22%,事业单位干部232人、占同类干部总数的2.24%。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民族调查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政讯通新媒体技术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民族调查网 mzdc.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32584 13391650821 010-53386791
监督电话:18511526897,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邮箱:lyscfzdy@163.com 客服QQ:3420238713 通联QQ:2135697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