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民族调查网
首页 > 民族服饰 > 正文
为用准用实中央和省级下达的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少数民族发展任务),巴州区民族工作部门采取“望闻问切”四诊法,加强项目资金监管,确保项目资金规范运行,切实发挥最大效益。
“望”项目设置,保方向不偏。根据中央和省级财政衔接资金(少数民族发展任务)使用的政策和具体要求,以及区级防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相关要求及乡村振兴规划和任务,采取前期实地调研,组织专家会商议证等方法,谋划项目设置方向,确保资金使用精准。
“闻”群众需求,保精准科学。镇村通过入户走访、座谈了解等方式,广泛征集群众在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等方面意见和建议,区民族工作部门组织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对村、镇申报的项目进行实地勘察,同时联合财政、农业、发改、交通、林业等部门,从行业部门政策角度对项目的科学性、可行性论证把关,对项目实施的约束性和合规性进行审核,力求项目内容符合资金支持方向、资金预算与项目规模相匹配、项目的实施更加因地制宜,为资金安排、项目实施提供了科学论证。
“问”节点环节,保质量进度。在项目计划下达后,区民族工作部门对各个项目跟进督导,逐一审定项目实施方案,现场查看实施进度,组织项目监理、镇村衔接资金监管小组核对项目建设内容、操作程序和工程质量,督导各镇严格按合同内容和项目进度支出资金,确保项目如期实施、资金按时支出、工程全面达标。项目完成后,由项目所在地村“两委”和项目实施单位组织自验,区民族工作部门组织农业、畜牧、交通等相关单位逐个计量验收,财政、乡村振兴等部门对资料开展集中检查,有效确保了项目资料齐全、账目相符、资金落实。
“切”项目程序,保绩效达标。严格项目公告公示。镇村对年度衔接资金项目计划安排和完成情况及时公告,同时村级在村务公开栏对项目实施前中后三个阶段对资金来源、实施期限、绩效目标、实施单位及责任人,受益对象和经济效益等情况进行公示,接受社会各界和广大干部群众的监督。强化绩效管理。建立区、部门、镇、村四级扶贫资金管理使用台账,运用“巴州区扶贫资金监管平台”,及时更新项目实施进度和台账数据,精准反映资金安排、项目审批、政策落实等情况,有效解决了资金“管用脱节”“趴窝挪窝”“监管不力”等问题。
三年来,巴州区实施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少数民族发展任务)项目6个,累计资金224万元。推动了包括中药材加工厂、牛羊肉加工厂、食用菌基地建设、人居环境整治、智慧水产养殖等一批优质项目。通过少数民族发展任务资金的支持,有效改善了本区民族聚居镇村各族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民族调查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政讯通新媒体技术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民族调查网 mzdc.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32584 13391650821 010-53386791
监督电话:18511526897,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邮箱:lyscfzdy@163.com 客服QQ:3420238713 通联QQ:2135697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