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调查网 -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欢迎访问 民族调查网

民族调查网

首页 > 民族服饰 > 正文

甘孜州持续完善“五项机制”,全力确保民族团结进家庭工作落地落实

时间:2024-02-05 作者:佚名  来源:四川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  

  自“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民族团结进家庭”实践行动步入稳步推进阶段以来,甘孜州持续巩固深化拓展实践行动,进一步建立完善“五项机制”,全力确保实践行动落地落实。

  进一步完善动态管理机制。一是完善州、县党政领导或部门主要负责人联谊信访重点人员机制,完成43名州级领导新增联谊43户残疾人家庭的联谊调配任务,指导县(市)领导参照建立联谊扶残助残机制,加强特殊群体关心关爱。二是全面完成300个“石榴籽工作中心”和2242个“石榴籽工作室”规程、职责优化及“上墙”工作,对2737支“石榴籽工作队”、6087名“育籽员”进行了调整充实。三是指导各县(市)、单位建立实践行动联谊数据库,康定、炉霍、丹巴等县借助钉钉平台建立“石榴籽数字化平台”,动态管理联谊家庭信息,实现联谊数据线上线下无缝对接,做到全覆盖联谊无遗漏。

  进一步完善统筹推进机制。一是将实践行动与主题教育相融合,结合“四下基层”要求,累积开展路线、方针、政策宣传宣讲6492场次,解决群众难题3812个,化解信访积案233个。二是将实践行动与深化川西片区联盟协作相融合,组织召开川西片区联盟“三交”助“三促”工作现场会,发布《关于深化川西片区联盟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倡议书》,有效促进了川西片区联盟5市(州)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互联互通,协同发展。三是将实践行动+巩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相融合,不折不扣贯彻落实促进农牧民增收10条措施,拓展实施七大增收行动,及时兑现转移性惠民资金,动态开发乡村公益性岗位2.8万个,实现脱贫人口(含监测对象)稳岗就业7.63万人,实现消除风险1223户5573人。

  进一步完善纾困解难机制。一是坚持问题导向,及时推行“收集+推送+化解”的纾困解难机制,强化纾困解难力度。二是广大干部职工将纾困解难事项作为提升能力素质、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有力抓手,充分利用宣传宣讲、走访慰问、调研座谈等机会收集群众的困难诉求,建立诉求事项登记台账,分类推送化解。三是各县(市)单位按月收集困难诉求,实行清单式管理,形成“群众点单诉需求、干部接单解难题、群众评单看成效”的“菜单式”服务闭环,做到困难诉求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累计收集困难诉求27226件、解决26268件,政策解答1495件。

  进一步完善评选激励机制。一是举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民族团结进家庭”知识竞答活动,全州3万余名干部职工、群众和青少年学生参与竞答,并在康定举行了隆重的颁奖仪式,社会反响良好。二是精心选树王长生、其美多吉、刘洪等国家和省、州先进典型人物83人,树立道德榜样、家风典范,整理编印《民族团结故事集》,通过宣传民族团结故事,发挥正向引领作用。三是组织全州18个县(市)、海螺沟景区管理局60名优秀石榴籽工作室和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家代表前往杭州、成都等地开展交往交流交融活动,今年将对100个优秀石榴籽工作室、500户示范家庭进行命名授牌,继续鼓励先进,鞭策后进,发挥示范激励作用。

  进一步完善考核评价机制。一是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纳入年度目标绩效管理,其中对实践行动的考核考评事项作出明确规定。二是州、县巡察、督查机构针对性开展跟踪督查工作,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反馈及整改,各级人大、政协对实践行动开展多频次专项调研,为推动工作,提升质效提供可参考借鉴的丰硕调研成果。三是起草《甘孜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民族团结进家庭”实践行动跟踪问效规定》。四是召开实践行动工作推进会,对10个先进典型代表进行了集中命名授牌表彰,6个先进集体和先进家庭代表作了大会交流发言。在全州范围对3个工作推进不力、落实不到位的县予以通报批评,并督促限期整改落实。


原文链接:http://mzw.sc.gov.cn/scsmzw/mztj/2024/2/4/96e5563d4df24f87aa3812422f8b3edd.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网概况| 会员服务|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文化旅游项目简介| 本网招聘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民族调查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政讯通新媒体技术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民族调查网 mzdc.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7054891号-51

联系电话:010-56232584 13391650821 010-53386791
监督电话:18511526897,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邮箱:lyscfzdy@163.com  客服QQ:3420238713 通联QQ:2135697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