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民族调查网
首页 > 民族服饰 > 正文
近年来,南充市营山县深入学习贯彻中央和省委民族工作会议精神,积极发挥省级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引领撬动作用,走出一条因地制宜、特色发展的产业振兴新路子。
资金投向有重点。衔接资金是引子,全面带动产业振兴才是最终目标,选取有特色、带动面广、符合当地实际的产业是提高衔接资金使用质效的关键。营山县通过切实加强前期调研,组织多部门协同论证等方式,充分研判,最终选定特色突出、覆盖面广、产业质效群众认可度高的青山镇开源村蚕桑产业为入库项目,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
项目管理有方法。优化方案,完善项目管理办法,强化过程监督和结果运用是衔接资金顺利落地,取得实效的重要保障。营山县认真分析本地蚕桑产业的现状和短板,细化衔接资金的使用方向,严格规范项目建设程序,严把施工质量关口,对蚕架、蚕台、控温控湿等设备采购各个环节采取无缝监督,以保障整个项目的高质高效落地。通过把补助资金产权确认给村集体经济的方式,让群众参与项目监督和资产后续管理,确保衔接资金把“渔”授予群众。
产业提振有成效。带动产业发展,让各族群众真正受益,是衔接资金使用的最终目的。衔接资金项目投入,弥补开源村传统蚕桑产业靠天吃饭的短板,带动全村蚕桑产业高效发展,形成村集体经济增收、群众致富的双赢局面。2023年,营山县争取83万元衔接资金用于青山镇开源村蚕桑产业提质增效项目后,开源村养蚕由一年5季提升为8季,张数由180张提升到350张,年收入增加48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从以前每年分红5000元,增长到每年固定分红2.5万元;吸收全村几乎所有留守劳动力参与到蚕桑产业中来,人均务工收入达到1.6万元。
衔接资金的有效使用,让开源村乡村振兴的旧产业焕发出新活力,村级集体经济组织不断壮大,群众致富增收渠道有效拓宽,互嵌式的社会结构更加稳定,当地各族群众在发展过程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民族调查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政讯通新媒体技术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民族调查网 mzdc.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32584 13391650821 010-53386791
监督电话:18511526897,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邮箱:lyscfzdy@163.com 客服QQ:3420238713 通联QQ:2135697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