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民族调查网
首页 > 民族服饰 > 正文
绵阳市创新实践“三三”城市民族工作法,全面提升城市民族工作质效,成功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单位)国家级6个、省级50个,有效巩固全国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示范城市创建成果,构建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的人居环境。
一、打牢三重基础,做到管理有力度。围绕服务便捷化、工作规范化、治理法治化,筑平台建网络夯基础,提升城市民族管理工作实效。一是建好平台,打牢群众基础。建好落户、法律、社保等“一站式”服务平台,为群众提供就业、就医、就学等便捷化服务。在涪城南山、游仙东路等社区设立民族工作服务窗口48个,今年累计为各族群众提供“一站式”事务办理及公共咨询1.6万余次。二是健全网络,打牢管理基础。坚持纵向发力、横向用劲,组织市、县、乡三级统战民宗工作力量,统筹公安、城管、市场监管等部门执法力量,构建城市民族工作管理网络。在社区创新设立2个“石榴籽调解工作室”,依法调处各类矛盾纠纷10余起。三是建实力量,打牢基层基础。全覆盖开展乡镇(街道)统战委员培训,将街道、社区干部培养成民族工作信息员、宣传员、调解员。落实1200余专(兼)职人员负责民族工作,对全市5万余名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进行摸排梳理,引导民主党派、群团组织、企事业单位、志愿者服务队等各类统战对象1.7万余人参与社区基层治理。
二、落实三项关爱,确保服务有温度。从精神、物质、成长成才三个维度,用心用情做好关爱服务工作,让城市更好接纳各族群众,让群众更好融入城市。一是注重精神关爱,凝聚思想共识。深入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活动,召开各族群众代表座谈会28次,举办各类结对联谊连心、文化交流互鉴、社会互帮互助等群众性交流活动160余场次,丰富各族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二是注重价值关爱,助力成长成才。坚持以帮就业扶创业为抓手,采取举办专场招聘会、就业岗位推荐,建立搭建“高端人才洽谈室”“创新创业工作站”,支持各族群众创业就业,实现人生价值。对有意愿参加社区志愿服务工作的群众,为其设岗定责,开发公益性就业岗位。三是注重生活关爱,树立发展信心。始终把帮困解难作为体现生活关爱的重要途径,为各族群众融入城市提供支撑。充分利用中华民族传统节日和各民族传统节日,走访慰问各族困难群众1200余名,发放慰问金及物资50万余元。
三、创新三种模式,促进工作有章度。坚持把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推动各民族团结奋斗共荣发展作为城市民族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迭代完善城市民族工作体系,使城市民族工作有章可循。一是工作有标准,完善工作体系。建立并完善新时代城市民族工作和社区民族工作两项标准,延伸城市民族工作触手。完善社区民族工作体系,设置27条评价指标细则,综合考虑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相互嵌入程度,开展五星级社区评定,已建成首批11个星级社区。二是服务有内容,构建工作格局。统筹公安、教体、市场监管、商务、交通、文旅等部门职能职责,建立跨区域、跨部门、跨领域的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计划、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三项计划”协调小组,明确工作重点、服务内容,构建各职能部门协调配合、各族群众广泛参与的城市社区民族工作格局。三是活动有抓手,提升工作质效。围绕民族文创产品展销、民族团结进步氛围营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等方面,精心策划开展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开学第一课、“中华民族大舞台”等系列活动,创新活动形式、丰富活动内容,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民族调查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政讯通新媒体技术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民族调查网 mzdc.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32584 13391650821 010-53386791
监督电话:18511526897,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邮箱:lyscfzdy@163.com 客服QQ:3420238713 通联QQ:2135697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