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民族调查网
首页 > 民族服饰 > 正文
近年来,德格县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全面深入贯彻党的民族政策,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不断推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共绘民族团结的同心圆。2023年,成功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
一、强联谊、增感情,共话民族团结情
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民族团结进家庭”实践行动为抓手,因地制宜、因人制宜采取“1+2+N”模式联谊,建立4092名财政供养人员和602名州级联系部门公职人员与18862户家庭常态联谊机制,成立23个“石榴籽”工作中心、165个“石榴籽”工作室,组建“石榴籽工作队”165个,培育“育籽员”330名,做到联谊全覆盖。成功推荐州级8个“优秀石榴籽工作室”,37户“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家庭”。自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民族团结进家庭”实践行动开展以来,累计收集困难诉求1911条,已解决1589条,受益家庭2930余户,不断将民族团结进步的“触角”延伸到各阶层各领域,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米”。推动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不断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二、兴文化,促交流,共绘民族团结圆
以人文化、实体化、大众化,推动民族团结教育与实体活动、节庆节会融合,发挥文化资源优势,深入挖掘非遗和红色文化的丰富内涵。利用“一校一馆四基地”红色资源优势,教育引导各族干部群众继承革命传统、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补足精神之钙。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立“德格县青少年非遗传承技能人才培训基地”,目前已培育3500余学生,2023年成功申报德格县为“四川省曲艺之乡”。深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成功举办两届德格县民间文创交易盛会,活动通过“线上+线下”等宣传模式,在康巴传媒、微甘孜等州级宣推平台大力推广,成效明显,两届文创交易盛会成交额达2500万元,媒体推广点击量1.5万余次。携手乐山市夹江县举办藏羌彝非遗表演暨“闹元宵”活动,为促进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搭建了平台,进一步增强了“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共识。德格县麦宿镇“手工坊”先后赴成都等地开展零距离“触摸”非遗手工艺交流活动,旨在进一步推动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让民族团结之花绽放得更加绚丽多彩。目前,德格县麦宿有超过2000名工匠在30多个作坊就业,让非遗“老手艺”蝶变富民“新产业”,发展“新名片”,麦宿的手工艺产业模式已成为我县文化活力的象征。蓄力推进精品,德格县创作的《宫廷锅庄》,荣获第五届甘孜州新人新作表演广场舞类二等奖。今年“德格印经院院藏雕版档案”成功入选《世界记忆亚太地区名录》大放异彩、备受瞩目,被众多主流媒体聚焦报道,“德格文化”走向了更为广阔的国际视野。
三、促就业、保民生,共享民族团结果
德格县坚持“民生为本、就业优先、多措并举”的工作思路,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有进,抓住就业主线,以就业带动各族群众增收致富,助力乡村振兴。
2023年以来,组织开展摩托车维修、缝纫、烹饪等工种培训24期,共1024人次。依托东西部劳务协作和省内对口帮扶,加大岗位资源对接,建立县、乡、村联动引导组织群众转移就业,发布岗位信息4000余条。结合“春风行动”“就业援助月”等专项公共就业服务活动,举办线上线下招聘会、送岗位下乡等活动8次,发放各类宣传册2000余份,接受政策咨询2000余次。开发公益岗位509个,兜底安置就业困难人员,实现“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900人,实现脱贫人口就业7316人。持续发挥就业帮扶基地等就业载体作用,2023年认定县级就业帮扶基地1个,带动就业30人。1合作社荣获首批“四川省明星劳务专业合作社”,1人荣获四川省“金牌劳务经纪人”荣誉,为全县各族群众提供了更多就业岗位,大力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工作提质升级。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民族调查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政讯通新媒体技术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民族调查网 mzdc.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32584 13391650821 010-53386791
监督电话:18511526897,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邮箱:lyscfzdy@163.com 客服QQ:3420238713 通联QQ:2135697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