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民族调查网
首页 > 民族服饰 > 正文
省民开中心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工作部署,充分发挥两项资金效能,助力乡村经济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以两项资金制度“育良田、强良技、优良品”,“种”出浓厚天府家乡情,迎来民族团结新“丰”景。
两资良制育天府良田。充分发挥两项资金效能推进示范村建设,严格执行“两个70%”要求,大力支持农牧村区产业发展,稳中有进、成效显著。会理县小黑箐镇白沙村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充分利用两项资金全面发展茭白特色产业,建成万亩茭白梯田,构建茭白现代农业园区,依托“公司+合作社+农户”利益联结模式,实现年产量1.2万吨、销售收入4500万元。同时,积极发展农业观光旅游,打造茭白观光园,培育“小黑箐”茭白品牌商标,产品价值提升20%,全村茭白产值增加900 万元以上,带动周边 3 个贫困村发展,激活了乡村振兴“一池春水”。白沙村后续还将持续探索“茭白+鲫鱼+田鸭+泥鳅”混养,“茭白+跑山猪+黑山羊”种养等新模式,以良田促“粮经”。
两资良制强天府良技。以两项资金整合“制度、资源、管理、技术”资源撬动多方力量投入,鼓励群众参与建设、提升技术,扶持壮大了一批村级集体经济。宣汉县胡家镇黄花村以300万元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项目资金,撬动近2000万元其他财政资金,成功构建“稻鱼综合种养”新模式新技术,建成700余亩稻鱼种养基地,配套完善田埂、渔沟、渠堰建设,水稻品质得到大幅提升,擦亮“生态黄花大米”金字招牌,相比项目建设前,集体经济年增收30余万元,2023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50余万元,位居全县第二名。
两资良制优天府良品。项目村在育良田、强良技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推广“以粮为主,粮经统筹”新模式,立足各地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找准切入点和发力点,生产天府良品,推动民族地区乡村振兴。兴文县仙峰苗族乡群鱼社区村利用250万元两项资金打造方竹产业示范区,通过精深加工提升竹笋产品附加值,延伸发展竹笋食品、竹工艺品等产品。与兴文县鹏宇竹笋种植专业合作社合资经营,村集体每年可分得固定分红15万元和10 %纯利润;黑水县知木林镇等5镇投入42万余元两项资金提升改造地方名优产品——黑水蜂蜜。新(扩)建标准化生产基地、繁育培训基地3个,购置蜂箱、摇蜜机、管理系统等配套设施设备83台(套),新(改)建蜂蜜分机过滤车间、冷链仓储库等,带动当地农户发展中蜂产业,开辟新的致富之路。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民族调查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政讯通新媒体技术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民族调查网 mzdc.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32584 13391650821 010-53386791
监督电话:18511526897,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邮箱:lyscfzdy@163.com 客服QQ:3420238713 通联QQ:2135697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