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民族调查网
首页 > 民族观察 > 正文
近年来,黔南州惠水县紧紧围绕“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工作主题,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将移民搬迁社区作为民族团结示范点打造,进一步帮助搬迁少数民族群众尽快融入城市社区生活,引导各族搬迁群众手足相亲,团结奋进,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弹好“政策音”,落实政策筑牢民族团结基础。抓好政策学习。结合党史学习教育,5个移民社区党支部组织移民党员每月开展专题学习和专题研讨,通过学懂弄通做实,不断将政策红利转变为发展红利。
抓好政策宣传。县民宗局将党的民族政策、支农惠农政策、文明用语、卫生常识等编印成《少数民族服务手册》向搬迁群众发放2000余册,并围绕民族团结进步主题开展宣传12次,帮助各族搬迁群众由农民向市民的转变。
抓好政策落实。在产业方面,争取中央、省级少数民族发展资金224万元,实施美丽乡村综合治理、民族产业扶贫补助等项目9个。在教育方面。认真落实少数民族学生高考加分优惠政策,今年5个移民社区60余名易地扶贫搬迁少数民族考生享受高考加分政策成功考上本科院校。在就业方面,不断拓宽易地扶贫搬迁各族群众的就业渠道,在幸福移民社区建设唐人坊公司扶贫车间和社区缝纫扶贫车间,解决搬迁群众就业90余人。
奏好“文化符”,创新载体提升民族团结活力。特色宣讲入人心。依托移民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成立“红石榴之家”,以座谈宣讲的方式,邀请少数民族歌手、驻村干部、当地教师为少数民族移民搬迁群众讲述红色故事和民族团结故事,传颂民族团结正能量,截至目前,开展的特色宣讲8场次,各族群众参与400余人。
开展活动造氛围。结合苗族“三月三”“四月八”、布依族“六月六”等民族传统节日,组织各族搬迁群众开展节日庆祝活动,用说故事、唱山歌、小品表演等方式,增强搬迁群众的民族文化记忆和传承。
搭建载体忆乡愁。充分利用好易地扶贫搬迁感恩记忆馆开展“易地搬迁·永感党恩”实景教育,通过参观搬迁群众随迁而来的充满历史记忆的老物件,还原惠水县139个整寨搬迁自然村寨的原貌,展示搬迁前后的生活对比,树牢搬迁群众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的思想自觉,目前已有330名搬迁群众积极参与实景教育。
拉好“服务弦”,服务群众催生民族团结动力。完善服务体系。印发《明田街道抓实党史学习教育推动“5+20”任务落实 高质量做好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工作实施方案》,成立五个专班细化20条措施,以实施“新市民·追梦桥”工程为抓手,建立健全群团组织、志愿组织、群众组织,不断延伸服务社区群众“触角”。
完善服务设施。先后建成惠水县移民后续持续发展有限公司、移民学校、医疗站点、农贸市场、老年活动场所等公共服务场所,统筹解决移民群众就学、就医、就业问题,切实提高社区公共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
完善服务机制。推行社区网格化管理模式,在移民社区设置楼长和网格员,帮助各族移民群众更好地融入社区生活,从怎样开门,怎样使用马桶等小事“手把手”地教,让搬迁群众快速融入城市生活。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累计协调解决150余件搬迁群众的烦心事、操心事、揪心事。
唱响“激励曲”,典型引领夯实民族团结根基。强化统筹管理。深化党建引领、典型示范作用,在各移民社区成立社区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建立群团之家,并选派5名正科级干部作为第一书记,统筹移民社区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
抓好评优选优。今年端午期间,团县委组织移民社区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树立好榜样”活动,分别评选了20位“最美家庭”“最美职工”“最美青年”“最美妇女”。同时,移民社区开展了“和谐家庭”“和谐楼宇”“好婆婆”“好媳妇”等评比活动,不断挖掘群众身边光荣事迹,发现道德模范典型,在移民搬迁工作中涌现出了全国脱贫攻坚奋进奖、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罗应和、全省脱贫攻坚优秀共产党员龙青俊等先进典型。
抓好宣传教育。通过召开群众代表会、院坝会、红色电影展播等形式组织搬迁的少数民族群众不忘来时路,逐步增强各民族群众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不断增强各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奋力共建民族团结大家庭。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民族调查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政讯通新媒体技术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民族调查网 mzdc.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32584 13391650821 010-53386791
监督电话:18511526897,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邮箱:lyscfzdy@163.com 客服QQ:3420238713 通联QQ:2135697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