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调查网 -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欢迎访问 民族调查网

民族调查网

首页 > 民族文化 > 正文

秀峰区坚持“三结合”“四引进”“六进入”创新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进校园新模式

时间:2021-12-20 作者:佚名  来源: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  

  

  近年来,秀峰区扎实开展“树标杆、善创新”创新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进校园,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为主要内容,打造桥头小学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学校。自2013年确定该校为民进桂林市委、秀峰区委统战部“同心·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实践基地”以来,先后投入24.5万元和10多名党派师资人才,支持桥头小学引进中华经典诵读、桂林渔鼓、桂林彩调、零零落、舞龙舞狮、变脸、傩舞、茶艺、剪纸等项目,探索总结出“坚持三个结合、采取四个引进、推进六个进入”的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新模式,辐射带动校园创建工作新格局,促进了秀峰区民族团结进步进校园纵深发展。

  一、坚持“三个结合”

  一是与课程相结合。课堂教学有效融入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内容,将语文课文教学、思品课民族团结教育、民族体育教学、民族音乐欣赏、民族舞蹈、民族乐器体验、民族蜡染绘画等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元素与课程教学相结合,展现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多彩魅力,也让学生在课程学习中,增强民族自豪感,提升民族自信心。

  二是与活动相结合。围绕民族团结教育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通过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民族歌舞展演、民族知识竞赛、民族团结绘画活动、民族团结读书活动、民族体育节、民族艺术节、民族美食节等活动,寓教于乐,激发了学习兴趣。

  三是与宣传相结合。努力营造校园民族文化宣传氛围,打造民族团结教育宣传栏、民族文化长廊、民族艺术非遗文化室、红枫之声民族广播专栏、民族团结之星评比等,建设宣传阵地,文化育人得到彰显。

  二、坚持“四个引进”

  一是民族文化引进校园。把民族知识介绍,民族风俗习俗,民族优秀故事,优秀诗词歌赋、文章等优秀民族文化引进校园进行学习。让优秀民族文化陶冶情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二是民族体育引进校园。把民族体育项目多人板鞋,背篓绣球,踩高跷,滚铁环,打陀螺,舞龙舞狮等引进学校,通过体育课教学、课后活动、体育大课间操、举办民族体育节等形式进行学习,形式多样,寓教于乐,让学生了解民族文化,民族精神,也达到强身健体益智提升的目的。

  三是民族艺术引进校园。把民族曲艺桂林渔鼓、桂林彩调,零零落,桂剧,傩舞,变脸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曲艺项目引进学校。还把茶艺,蜡染,剪纸,香包制作等民族手工艺术项目在学校传承,优秀的民族艺术不断弘扬。

  四是民族美食引进校园。把桂林特色的民族美食,桂林豆腐鱼、豆腐脑、八宝饭、年糕、白糍粑、恭城油茶、糖画制作等引进学校的特色课程,通过民族美食的介绍,民族美食的制作,民族美食展示等形式,力求深入了解民族文化,厚植学生的家国情怀。

  三、推进“六个进入”

  一是进课堂。学校有系统、有计划开展学习教育活动,让民族团结进步、民族文化的传承得以保障;二是进家庭。通过小手拉大手的形式,把民族团结知识走进家庭,学生通过跟家长宣讲、亲子阅读、亲子参与等方式,让家长和孩子一同学习到民族团结的知识,和学生一同成长,把学校的民族团结的活动延伸到家庭;三是进社团。成立曲艺社团、变脸社团、舞龙舞狮社团、茶艺社团等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学生社团,让社团的学习和活动成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民族文化学习的重要形式,一批学生脱颖而出;四是进农村。经常组织学生走进农村、社区,进行民族文化的宣传和党的民族政策宣讲。把民族曲艺带进农村和社区,增强村民、居民的民族文化知识。学生代表还跟随秀峰区委走进灌阳瑶乡进行慰问演出,受到了瑶乡人民的称赞;五是进景区。学校组织学生不定期到广西乡村旅游示范村鲁家,芦笛三村、芦笛岩公园进行宣传和展演,做民族团结、民族文化的小小宣讲员,新时代文明小使者;六是进舞台。组织学生参加秀峰区三月三演出活动、桂林少儿春晚、秀峰区教师节演出、秀峰区国庆演出、广西文旅大会、非遗日活动等演出,让学生在实践中得到更好的锻炼。

  桥头小学十年如一日坚持创新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所取得的成效,成功地激发全区学校比学赶超的热情,形成了中华小学“四节四礼”、西山小学“翰墨书香”、飞凤小学“青竹工坊”、榕湖小学“四能四会”等百花齐放、异彩纷呈的校园新气象。教师素质和学生民族文化、民族艺术素养也在创建活动中得到了全面提升,培养了一批批专业特长突出、工作能力强的教师骨干,近十年分别交流到其它学校担任校级领导6名,成为在全区推广桥头经验,推动民族团结进步进校园的重要人才资源。民族艺术社团的学生应邀参加了中央电视台中秋晚会的演出,多次参加广西和桂林市的大型活动的演出,桂林电视台多次到学校录制节目公开播放。学校荣获桂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示范学校、桂林市艺术特色项目(地方曲艺)学校、桂林市德育示范学校、桂林市百姓学习品牌、自治区教育厅第二批民族文化教育示范学校立项建设单位,全国未成年人生态道德教育示范学校,全国非遗与课程融合基地学校;学校校长熊体康也成为自治区第八届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人物。

  


原文链接:http://mzw.gxzf.gov.cn/gzyw/sxxx/t10963784.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网概况| 会员服务|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文化旅游项目简介| 本网招聘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民族调查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政讯通新媒体技术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民族调查网 mzdc.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7054891号-51

联系电话:010-56232584 13391650821 010-53386791
监督电话:18511526897,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邮箱:lyscfzdy@163.com  客服QQ:3420238713 通联QQ:2135697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