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调查网 -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欢迎访问 民族调查网

民族调查网

首页 > 民族时评 > 正文

楚雄州六个坚持推动民族宗教工作高质量发展

时间:2021-12-20 作者:佚名  来源:云南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  

  2021年,楚雄州“六个坚持”抓实民族团结进步事业。

  一是坚持把示范创建作为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实现民族地区全面小康和现代化的关键,提高站位,高位推进。把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融入全州发展大局,调整充实以州委书记、州长任“双组长”的示范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将示范创建纳入各级党委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列入综合考评和大比拼等重要内容,纳入纪委巡察重点、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政协专题视察调研内容,形成“党委统一领导、政府依法管理、统战部门牵头协调、民族工作部门履职尽责、各部门通力合作、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民族工作格局。科学编制《楚雄州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规划(2021—2025年)》《楚雄州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规划》,研究制定《关于努力建设成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的实施方案》《楚雄州贯彻〈关于进一步推动云南民族工作创新发展的意见〉的实施意见》《楚雄州贯彻<云南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条例实施细则>的行动方案》,高质量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二是坚持把示范创建作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现共有精神家园的载体,激发活力,凝聚力量。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深入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月”活动,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凝聚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强大合力,教育引导各族人民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思想,增强中华民族是多元一体和“四个共同”的认识,不断夯实“五个认同”的思想根基。充分挖掘楚雄州优秀民族文化,实施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传承工程和少数民族精品项目工程15个,促进中华文化创新交融,在增进文化认同中持续打牢思想基础,使各民族人心归聚、精神相依,形成人心凝聚、团结奋进的强大精神纽带。三是坚持把示范创建作为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实现民族团结的根本途径,深化内涵,创新方法。正确处理差异性和共同性的关系,尊重民族差异而不强化差异,保持民族特性而不强化特性,创新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方式,精心筹备召开2021年度川滇6州市跨区域联动协作机制联席工作会议,进一步完善服务管理体系。大力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科学保护各民族语言文字,尊重和保障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学习和使用,修订《楚雄彝族自治州实施<云南省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工作条例>办法》,规范使用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坚持四级联创,积极探索跨区域共创民族团结进步联盟工作机制,深化和落实“8+N进”创建措施,推动示范创建提质扩面增效,深入推进“互联网+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行动。精心指导县市、州级部门积极开展争创省级、国家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市示范单位,示范创建硕果累累。四是坚持把示范创建作为加快楚雄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实现富民强州的基础,补齐短板,做强优势。坚持把示范创建与“五网”基础设施建设、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生态文明建设、乡村振兴等重点工作深度融合,加快推进楚雄跨越式发展。坚持“抓两头带中间”“树典型补短板”,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资金,实施民族团结进步“十百千万”示范创建工程项目;坚持制度性每年开展8项民生工程和10件民生实事,确保民生支出占财政支出比例保持在75%以上。落实就业优先政策,着力补齐教育、文化、卫生、体育以及养老服务等领域短板,不断提高人民收入水平,增进各族群众的福祉。五是坚持把示范创建作为依法治理民族宗教事务,实现提升民族地区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抓手,健全机制,依法推进。统筹推进民族政策法规“立改废释”工作,系统梳理和全面评估现行民族工作政策法规,积极开展《云南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条例》执法检查,确保上级党委政府决策部署不折不扣得到贯彻落实。坚决防范民族领域重大风险隐患,建立和完善州、县、乡“三级”同步监测监管机制,积极稳妥处理涉民族因素的重大风险隐患。继续推进宗教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取得决定性成果,民间信仰管理逐步规范,巩固发展好我州宗教领域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六是坚持把政治建设放在首位,巩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以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为龙头,以党支部为主体,认真落实“第一议题”制度,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和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全国宗教工作会议精神作为党组会议“第一议题”、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中学习“第一课题”、主题党日“第一主题”,紧紧围绕“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主题,瞄准“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目标要求,认真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委机关党的建设不断加强,推动全州民族宗教工作高质量开展。

  


原文链接:http://mzzj.yn.gov.cn/gzdt/dfdt/202112/t20211216_75101.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网概况| 会员服务|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文化旅游项目简介| 本网招聘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民族调查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政讯通新媒体技术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民族调查网 mzdc.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7054891号-51

联系电话:010-56232584 13391650821 010-53386791
监督电话:18511526897,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邮箱:lyscfzdy@163.com  客服QQ:3420238713 通联QQ:2135697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