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调查网 -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欢迎访问 民族调查网

民族调查网

首页 > 民族文化 > 正文

第九批全国民族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市、区)——桂林市象山区

时间:2022-04-03 作者:佚名  来源: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  

  

  以象鼻山而得名的象山区是桂林市核心城区,辖区总面积89.9平方公里,辖一乡三办,全区常住人口29万人,其中常住少数民族人口3.2万人,外来经商务工少数民族流动人口2000余人,是自治区最集中的回民聚居区,有回族群众近6000人,每年接待境外穆斯林游客超过15万人次。

  铸牢三大基础,唱响创建事业“常唱歌”

  多年来,象山区各级党委、政府坚决扛起守护民族团结进步生命线的政治责任,以大统战格局凝聚更广泛的创建力量,让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曲常唱常响。一是铸牢党的核心领导。把党的领导作为民族团结进步的根本保证,以党建筑牢民族团结根基,做到“五个纳入”,即: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纳入党委(党组)议事日程、纳入部门常规工作、纳入绩效考评、纳入督查巡察、纳入财政预算。二是铸牢根本方向。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不动摇,主题教育进各级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进各级各类学校教材(课堂),进各类干部职工培训和城乡群众教育、进主流媒体,五年来发布主题宣传信息1500余条,教育培训2.5万人次。三是铸牢三支队伍。108名民族工作信息员组成三级创建队伍,形成区、乡街、村社工作网络,确保信息畅通、工作步步衔接;23个职能部门组成创建联合队伍,保障了创建措施制定有方、落实有力;30名两代表一委员、非公经济人士、民族工作顾问、少数民族知名人士、少数民族群众代表组成民族工作志愿者队伍。各族群众、各方力量汇聚起“同频共振”的深远强大创建力量。

  实施三大创新举措,唱响创建事业“创新歌”

  始终坚持立足区情实际,以创新手段推动创建事业不断深化发展,让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曲常唱常新。一是创新制度保障。完善了四大机制:考评机制将绩效考评对象从班子领导拓展到全区55个单位部门;投入机制保障近五年专项工作经费200万元,项目经费同比增长60%;服务机制拓展到“八有六建四进三促”全覆盖;干部培养机制达到全区少数民族干部占比12.6%,少数民族行政领导干部占少数民族行政干部53.3%。二是创新“三交”途径。唱响“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改革开放好、伟大祖国好、各族人民好”的时代主旋律,全方位立体化构建各族群众交流交往交融新平台。率先在全市打造了46个“漓水象山”党建品牌工作室,建成街道民族活动中心1个、社区团结之家8个、校园民族文化馆1个、流动少数民族人口服务管理联络站5个、少数民族流动人员党支部2个,成立起一批社区诗社、民乐队、书画社,各族群众“三交”有了阵地和桥头堡。充分利用国庆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建党100周年等重大节庆契机,共举办了32届“漓水象山”大型文艺专场,7届中小学生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以及300余场次的中华经典诵读大赛、“礼赞最美象山人”主题摄影展、各族青年爱国读书分享会、“壮族三月三”社区邻里节、“共尝一碗拉面”民族美食交流等系列文化活动,描绘出各民族文化“美美与共,和合共生”的时代新画卷,增强了中华文化自信,增进了各民族团结和谐,为构建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注入多彩元素。三是创新服务举措。一个个“异乡人”在象山成为了“家乡人”,辖区坚持深一度倾听、快一步服务,以流动少数民族群众“五清”(来源地清、民族成份清、从事职业清、宗教信仰清、困难需求清)为基础,做到服务“七到位”(民族政策宣传到位、弱势群体帮扶到位、入园入学助学到位、经商就业培训到位、矛盾纠纷调解到位、文化活动组织到位、信访内容落实到位)。五年来,共筹资3000余万元改造“民族里”等少数民族群众集中的无物业小区,累计协助少数民族流动人员租赁房屋295人次,免费健康体检5000人次,举办就业培训360人次,慰问贫困少数民族家庭165户,率先在全市实现了流动少数民族人口子女“零门槛”入学,解决入学入园学位96个。疫情期间,助力少数民族经营户减免房租2.2万元,线上线下结合经营实现了80%商铺转亏为盈。竹林社区热合曼新疆美食城从最初的3人来桂创业,到如今创业人数翻了6倍,经营面积拓宽了整整30倍,这样的少数民族群众实现“安居+乐业”的例子在象山区比比皆是。“共产党真的太好了,象山区‘亚克西’!”这是刚在建安路上落脚经营烧烤店的维吾尔同胞对辖区的民族工作发自肺腑的称赞。今年初,辖区少数民族同胞及穆斯林群众第一时间捐赠抗疫款物6万余元,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在象山区找到了最大公约数,打造起各民族“同气连枝”共有新家园。

  实现三大品质提级,唱响创建事业“提升歌”

  注重夯实社会基础、法治基础、经济基础,推动创建工作提质增效,让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曲常唱常优。一是创建“六进”品牌形成。全区各单位深挖资源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创建品牌:南门街道办成功探索出民族团结与基层党建、城市管理、社会治理“三结合”创建路子;平山街道办构架起基地——商圈——社区——学校——车站“五点一线”的共同体示范样板线;象山街道办放大桂林城徽影响力,打造象山景区和桂林三花民族团结世界宣传窗口;二塘乡筑巢引凤发展民族文旅经济,助推桂阳公路黄金旅游大道产业腾飞;区属16所中小学全面形成了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青少年“五个认同”的办学特色,“一校一品”创建品牌百花齐放;万福广场等企业常年优先解决各民族群众就业问题,积极开展扶贫帮困活动;区宗教界挖掘提炼“抗日救亡——友好睦邻——建设祖国——团结奋进”爱国史实四部曲,向辖区及境外穆斯林传播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爱国之声。二是治理保障优化提升。用法治精神、法治思维、法治方式推进示范区建设,坚持一视同仁、依法保障,使各族群众都依照宪法和法律平等享有权利、承担义务。按照“没有问题抓预防,潜在问题抓排查,发现问题抓疏导,出现问题抓调处”的原则,严格区分矛盾性质,妥善化解了近10起涉及少数民族群众的矛盾纠纷,2020年全区群众安全感满意度在自治区排名实现历史性突破。三是产业经济提质增速。象山区“一江三路”发展战略的高位推动,释放出让各族群众同荣共享的改革发展红利,“十三五”期间组织财政收入51.6亿元,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6.1%和8.8%,五年来民生支出超过财政总收入80%以上。辖区凭借“两瓶酒、一座山、一处遗址、一座小镇、一个景区、一个接待中心”,以民族品牌工业、民族文旅产业拉动了数百亿元的GDP经济马车。金字招牌“两瓶酒”桂林三花和漓泉啤酒均在2020年突破困境率先在全市实现疫后正增长,漓泉啤酒年度利税10.78亿元,跻身中国品牌价值排行榜五百强;桂林城徽象山景区品牌效应强劲辐射,拉动七星、伏波、叠彩三山整合销售业绩,成为面向世界的民族团结进步宣传窗口;甑皮岩史前人类遗址博物馆入选世界文化遗产,是中国向世界展现中华民族“万年智慧”的历史文化名片;瓦窑非遗文化基地保护传承桂州窑、阳氏石雕技艺、根雕技艺、岭南盆景等一批非遗项目,自治区文化产业示范园区的称号实至名归;侗情水庄被命名为桂林市首个民族文化传承基地,年接待游客量超过200万人次;支持市伊协寻求合作资金7000万元,新建穆斯林旅游文化接待中心,填补了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对外穆斯林游客接待服务的空白。产业的繁荣为各族群众创设了富余的就业岗位,辖区近五年新增劳动就业3万多人次,少数民族人员占比10%以上。实现了各族群众“同荣共享”改革新成果。

  步入新时代,象山区以崭新的姿态、奋进的精神,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把象山建设成各民族的共有新家园,以团结伟力共铸“象山圆月”壮美风景。

  


原文链接:http://mzw.gxzf.gov.cn/ztzl/zxzt/mztjjbcjhdzl/t11674166.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网概况| 会员服务|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文化旅游项目简介| 本网招聘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民族调查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政讯通新媒体技术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民族调查网 mzdc.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7054891号-51

联系电话:010-56232584 13391650821 010-53386791
监督电话:18511526897,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邮箱:lyscfzdy@163.com  客服QQ:3420238713 通联QQ:2135697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