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调查网 -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欢迎访问 民族调查网

民族调查网

首页 > 民族文化 > 正文

第九批全国民族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贵港市公安局

时间:2022-04-03 作者:佚名  来源: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  

  

  近年来,贵港市公安局坚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把民族团结进步工作作为公安工作的基础性工作和目标任务来抓,将公安机关维护社会稳定、人民平安职责使命与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紧密融合,采取“五个一”举措推进公安工作与创建工作的双融合、双促进,有力维护和保障了各民族合法权益,为促进全市各民族平安、和谐、团结作出了突出贡献。

  一、落实单位“一把手”责任,凝聚全警共识抓创建

  一是坚持党建引领,加强对创建工作的组织领导,坚持将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作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抓手和“一把手”工程,与公安工作同步研究部署、同步推进落实,成立了由市局党委书记、局长任组长,班子成员任副组长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制定《贵港市公安局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机关创建工作方案》,形成市局党委统一领导,各基层党组织齐抓共管,全警参与的民族团结进步工作格局。深入开展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把党的民族理论、民族政策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精神纳入中心组学习和各基层党组织“三会一课”以及各类练兵、培训班的学习内容。精心打造警察书屋“民族宗教书籍阅读角”,制作民族团结成果展示宣传栏、印发《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知识汇编》,邀请民宗委的领导和业务骨干专题授课,在思想上不断铸牢全警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以党的创新理论引领全市公安机关警务人员树牢“三个离不开”“五个认同”的思想。二是把民族团结作为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指标,积极探索构建各民族干部培养使用和先进典型选树、管理、关爱、推广“四位一体”工作机制。2016年以来共提拔、任用和职级晋升1643名优秀干部,有效提高了各民族干部群众工作能力水平,提升了队伍的凝聚力、战斗力,营造了队伍团结向上的氛围。注重对典型的宣传报道,在警营内外营造了各民族学先进、崇尚模范和携手创平安的良好氛围,助推了创建工作的深入开展。近年来,市局被评为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获命名为第四批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机关,所辖平南县公安局和贵港市公安局交警支队三大队获命名为贵港市第一批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机关。

  二、确立工作“一盘棋”思想,夯实公安主业抓创建

  将创建工作与公安工作深度融合,以常态长效的工作措施巩固创建成果,促进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有力地维护了全市社会和谐稳定。一是同心共筑抗疫情。全市各级公安机关坚持贯彻落实疫情防控工作部署,发挥民族团结创建活动作用,全警主动担当,与全市各族人民风雨同舟、共同抗疫,坚守奋战在抗疫第一线,通过网格化管理、精细化管控、精准掌握重点人员情况,有效切断了传染源,阻断潜在传染风险点,牢牢守住了全市疫情联防联控和社会安全稳定“两条底线”,该局疫情防控工作得到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被国家新冠肺炎疫情联防联控第十九指导组誉为“最强防疫大脑”。二是打击防范保平安。着力构建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组织民警深入基层、深入各族群众,紧密结合扫黑除恶、“神剑”“亮剑”等专项行动,打击违法犯罪,全市破案率、抓获数、逮捕数连续多年保持上升,现行命案连续5年实现100%全破,多项专项打击行动成效连年走在全区前列。贵港作为广西唯一一个全国扫黑除恶重点培育地市,该局在全国、全区率先成立扫黑支队实体化机构,2016年以来全市安全感、群众对公安机关满意度及公安工作绩效考评均排名全区前列,2018年以来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成效调查排名全区第一、第三、第一名,全市刑事、治安案件连年大幅下降,黄赌警情多年处于全区低发行列,全市各族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不断提升。三是化解矛盾促和谐。在全区公安机关率先建立了“分级处置、联动联调、特色调解”处理涉民族因素矛盾纠纷工作机制,通过重视涉民族因素矛盾排查、耐心细致化解纠纷,及时消除影响民族团结的隐患,努力减少各族群众的损失。2016年以来,全市无影响社会大局稳定的重大群体性事件和公共安全事故发生,切实维护了各族群众的合法权益及社会和谐稳定。四是交通管理保畅通。深入开展“六城联创”工作,组织开展城市道路交通安全设施规范化排查整改,加大对道路交通违法行为整治力度,首创全国非机动车电警抓拍管理系统,投入使用以来共查处电动自行车各类道路交通违法行为47239起。落实各项事故预防工作措施,在全区公安机关率先建立交通事故人伤保险理赔工作室,保险理赔时间由3个工作日缩减为1个小时。2016年以来,全市道路交通事故、死亡、财产损失三项指数逐年下降,为促进各族群众交流创造良好道路交通环境。

  三、建立最后“一公里”机制,办好民生实事抓创建

  坚持以党建为引领,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大力构建党建引领全周期基层社会治理体系,持续推进“放管服”工作,优化窗口办事程序,创新完善便民利民措施,着力解决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问题。一是深化“放管服”改革。严格落实公安“放管服”“一次办好”便民措施,设立24小时公安业务自助服务点,主动利用“互联网+”民生警务平台,推动户政办理、车驾管受理、出入境证件“全国通办”等惠民政策落地实施,为群众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2016年以来,共为群众解决无户口人员11782人,为群众办理居住证15340人(次),出入境、车管所、户籍室等窗口单位提供双语标识,在少数民族聚居区使用双语开展业务工作,促进少数民族和汉族群众双向流动,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二是创新管理服务水平。充分保障关注各民族务工人员合法权益,尊重少数民族风俗和生活习惯,秉持“四情四心”(工作保持热情、时常保持关心,走访掌握实情、核查摸底细心,管理深怀感情、服务做到热心,帮扶带着亲情、排忧解难贴心)的服务理念,经常性开展法治宣传、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举办各类警民共建联谊、组织走访慰问和心理疏导等活动,努力促进外来务工人员融入当地,安心务工经商,为支持民族地区发展、少数民族群众脱贫致富作出公安贡献。

  四、凝聚全警“一股绳”合力,助力脱贫攻坚抓创建

  全面落实党中央各项惠民政策,按照市委、市政府脱贫攻坚工作的部署要求,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的工作目标,抓住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通过“警企合作”“消费扶贫”等切实可行的措施,努力帮助挂点村各族贫困群众脱贫致富,从根本上破解贫困户最突出的瓶颈制约。2016年以来,全市公安机关开展“消费扶贫助力脱贫”活动31次,直接消费102万元人民币。投入扶贫资金840多万元,为村民修建水利、篮球场,帮助民族地区改善基础设施和生产生活条件。大力支持民族文化教育事业发展,开展了“金秋助学”等系列活动,发动民警辅警和职工捐资助学42万元,帮助挂点扶贫村198名优秀学生解决学杂费用。结对帮扶的5个村350户1244名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摘帽,通过真帮实扶、扶贫扶智扶志,营造了浓厚的“民族团结一家亲”的氛围,让各族群众感受到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不断提升了各族群众生活水平。该局的扶贫工作得到了自治区党委、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高度肯定,先后荣获自治区“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等荣誉。

  五、突出争创“一面旗”理念,丰富宣传载体抓创建

  将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机关作为全市公安机关创先争优的一面旗帜,积极挖掘符合贵港公安特色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品牌,以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为切入点,积极探索、努力丰富深入开展创建活动的载体、形式和内容,扩大宣传工作覆盖面和知晓度。深入开展创建新时代“枫桥式公安派出所”和“百万警进千万家”活动,结合“壮族三月三”等民族传统节日和法定节假日,组织民警进村入户,开展法治宣传普及和国家民族宗教理论、政策宣传,举办群众喜闻乐见的民族团结联谊活动、为民解难事志愿服务活动,引导教育各族群众互相尊重、互相帮助、和谐相处。通过开设网站专栏、设立大型宣传标语,利用传统媒体和《贵港警事》微信公众号、微博等新媒体和公安短信平台、LED电子显示屏、宣传专栏展板等方式,多视角、多渠道、全方位营造宣传创建工作的浓厚氛围,使创建工作深入警心,形成了各族干部、职工手足相亲、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不断筑牢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国家统一的人心防线,为创建工作凝聚力量。

  


原文链接:http://mzw.gxzf.gov.cn/ztzl/zxzt/mztjjbcjhdzl/t11674164.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网概况| 会员服务|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文化旅游项目简介| 本网招聘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民族调查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政讯通新媒体技术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民族调查网 mzdc.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7054891号-51

联系电话:010-56232584 13391650821 010-53386791
监督电话:18511526897,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邮箱:lyscfzdy@163.com  客服QQ:3420238713 通联QQ:2135697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