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民族调查网
首页 > 民族风俗 > 正文
宁夏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坚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具体要求,融入教书育人全过程,贯穿于办学治校全过程,贯通大中小幼各学段,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根植青少年学生心灵深处。
一、抓教育引导,着力构建大中小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一体化体系
通过专题教育、学科融入、宣传宣讲,深入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一是在不同学段中深化教育。针对不同学段的学生特点,采取互动式、交流式、探究式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由浅入深渐进式形成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同。二是在学科融入中深化教育。用好国家统编教材,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融入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形势与政策和相关专业课程中,在学科教学中有机融入“五观”教育,传播好科学文化知识,讲述好民族团结故事,让爱我中华的种子植入每个学生的心灵深处。三是在宣传宣讲中深化教育。组织学校党组织书记、专家学者、思政课教师等,深入开展马克思主义“五观”教育“百校万人”大宣讲,在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中厚植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二、抓实践活动,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有形有感有效
组织开展系列实践活动,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更生动、更有效。一是丰富校园文化活动。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融入党日团日队日、主题班团队会,融入主题宣讲、读书学史、致敬先烈等各类主题活动中,融入中国传统节日、重大纪念日、重要节庆日的纪念活动中,充分激发学生的爱党爱国情怀。打造书香校园,组织学生开展了读一本民族团结好书、画一幅民族团结作品,开展民族团结知识竞赛、经典诵读大赛等活动,引导学生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浸润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二是发挥基地育人作用。依托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博物馆、展览馆、纪念馆、文化馆等,通过场景式、体验式、沉浸式、互动式等方式,常态化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支持在每个市、县(区)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基地,引导广大学生感知各民族共有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形象,增强对中华民族的归属感、认同感和自豪感。三是拓展网络交流空间。充分发挥宁夏“互联网+教育”示范区的优势,创新推进“互联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行动计划,开展石榴籽云端座谈会、石榴籽书信漂流瓶等活动,教育引导学生立志做维护祖国统一、爱护民族团结的石榴籽。
三、抓示范创建,促进各族学生交往交流交融
以民族团结示范校创建为抓手,促进各民族学生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一是坚持共学共居。统筹规划教育资源配置,构建学生互嵌式学习居住环境,促进各民族学生合校共读、混合编班、混合住宿,推动形成各族学生住在一起、学在一起的格局。二是创建示范学校。制定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校考核评价体系,组织各地各学校开展互观互检,推动创建工作人文化、实体化、大众化。三是组织开展观摩。组织各学校管理者和骨干教师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和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进行观摩学习。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民族调查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政讯通新媒体技术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民族调查网 mzdc.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32584 13391650821 010-53386791
监督电话:18511526897,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邮箱:lyscfzdy@163.com 客服QQ:3420238713 通联QQ:2135697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