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民族调查网
首页 > 民族服饰 > 正文
成都都江堰市地处川西咽喉,是成都平原与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重要连接节点,是享誉世界的知名国际旅游城市,拥有青城山、都江堰、大熊猫等独特文旅IP。2023年,全市接待游客2864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98亿元。近年来,都江堰市深入实施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以旅游市场大繁荣,巩固和发展中华民族大团结。
一、旅游体验场景与民族团结场景功能叠加,推动民族团结显性彰显
一是聚焦景区景点。将青城山—都江堰景区作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民族团结进步思想的重要载体,常态化举办国风乐器演奏、国风舞蹈、茶艺表演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列活动,讲好都江堰水利工程的民族团结故事,彰显都江堰水利工程历史文化遗产的民族团结价值。传承弘扬李冰文化,创新打造玉堂窑、芒城遗址公园等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展示地”。二是聚焦体验设施。建设朝阳社区“石榴籽”蓉城一家亲广场、南桥社区茶马文化工作室,完善图书阅览、手工坊、音乐角、民族美食制作等功能分区,为各族群众、游客提供和谐相融、可亲可见,具有城市温度的公共交流空间、旅游体验空间和旅游服务空间。三是聚焦特色街区。整合西街茶马古道民族团结通道、南街民族文化美食资源,引进清真美食等“民族味儿”和张醪糟、堰无味等“灌县范儿”的民俗美食小店,塑造“松游小唱”、明城墙、董寿平旧居、西关口等人文旅游场景,让广大游客在游览过程中感受体验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不断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
二、文化旅游活动与民族文化活动互相融合,推动各民族文化美美与共
一是提升文旅活动影响力。按照“月月有活动,周周有看点”的思路,常态化举办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展演、非遗文化巡演等活动,开展串联都江堰水利工程、青城山等世界遗产的成都双遗马拉松赛,每年定期举办清明放水节,开发《李冰传奇》等经典演出剧目,提升文旅活动影响,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二是精心打造民族文化活动IP。发动各民族商家参与喜闻乐见的民族美食展、民族服装秀、民族文化周、民族风情集市等活动,努力打造街区旅游网红打卡点,组织各族群众在南桥广场开展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型“快闪”活动,吸引500余人参加,凝聚了各民族居民、商家、游客爱党敬党思想共识。三是推动跨区域合作。加强与阿坝州、甘孜州等各族人口流出地对接协作,共同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艺演出、民族团结进校园共创等活动,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丰富旅游城市文化内涵。
三、文旅经营主体与创建工作主体多元合一,推动各民族共建共治共享
一是以组织建设带动社区共治。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融入区域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大格局,深化“小区、街区、社区、景区”四区联动模式,组建以社区党员、社区干部、楼栋长、街长为成员的“微”网格队伍,让各民族商家参与到“双街长”治理、“微网格”服务当中去,增强主人翁意识,共建共享良好文旅发展环境。二是以行业自律带动产业共兴。在灌口街道南桥社区成立各民族商家广泛参与“商家联盟管理协会”“商家联盟联合党支部”,推行商家文化溯源和食品安全溯源,成立“灌县味蕾”食品安全联盟、“灌县驿站”精品民宿联盟、“灌县堰工”手工作坊联盟,推行“笑脸餐厅”“诚信商户”等公开标识制度,实现街区环境整洁美化、商户经营诚信有序、特色产业蓬勃发展等。三是以温暖行动带动资源共享。发动西、南两街的各民族商户参与“共享热水”等区域资源共享行动,主动为过往游客、居民提供免费饮用水以及洗手间,让“共享空间”成为党建引领下多民族特色文化旅游街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民族调查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政讯通新媒体技术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民族调查网 mzdc.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32584 13391650821 010-53386791
监督电话:18511526897,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邮箱:lyscfzdy@163.com 客服QQ:3420238713 通联QQ:2135697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