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调查网 -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欢迎访问 民族调查网

民族调查网

首页 > 民族时评 > 正文

红河州弥勒市文旅深度融合助农民增收

时间:2021-10-20 作者:佚名  来源:云南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  

  近年来,红河州弥勒市充分发挥文旅结合优势,深入挖掘民族历史文化特色,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加大非遗保护传承力度,增强民族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开发,凝聚民族团结向心力,助力乡村文化振兴。

  摸清底数“重保护”。整合资源、保障经费,认真挖掘整理优秀民族传统文化,对国家、省、州级非遗传承人传承的阿细跳月、阿细先基等项目进行抢救性记录,将非遗项目艺术造型、曲牌词调等进行数字化保存,并建立非遗项目档案资料库。自2013年开展民族团结示范创建以来,共投入230万元实施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抢救保护项目13个。目前,拥有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51项、传承人249人(其中:传统技艺名录项目17项、已命名的传统手工技艺类传承人46人),建立完善彝、苗等240名民族技艺传承人的数据、图片、影像资料档案,完成国家非遗数字化示范点《阿细先基》资料采集录入上传工作。

  搭建平台“广传承”。软硬兼施、双向发力,加强非遗文化、传统技艺展示传习馆点建设,为传承活动的正常化开展提供硬件基础,并按照每年每人700元标准将传承人保护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健全传承人目标责任管理制度,鼓励代表性传承人通过带徒传艺、举办培训班、开展演出活动等方式开展传承活动。同时,在周末、赶集天、节庆假日举办系列民俗体验活动,把“阿细跳月”舞蹈纳入部分学校的大课间操,大力弘扬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目前,市非遗展览馆、可邑彝族博物馆、少数民族传统手工艺品展示中心等投入使用。各级传承人249人,年均带徒1000余人;建立市级非遗传习馆(点)28个,开展传承、培训6000余学时,培训学员6000余人次。

  突出特色“巧开发”。探索实施“景区景点+农户+产业园+游客”的旅游扶贫模式,重点打造可邑彝族风情特色小镇、太平湖森林小镇等一批旅游带动脱贫示范村示范点,辐射带动区域内多个村寨共同发展。同时,加大传统技艺开发与旅游融合力度,鼓励文化企业和开发商开发古法红糖、彝族阿细民间乐器、刺绣等伴手礼产品,推动文化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目前,西一镇红万村、西三镇可邑村、巡检司镇下高甸村被国家民委命名为“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西三镇可邑村被国家民委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可邑小镇建成以来,每年为可邑村集体经济增加收入70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从2007年的4568元提高到2020年的19825元。

  


原文链接:http://mzzj.yn.gov.cn/gzdt/dfdt/202110/t20211018_74564.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网概况| 会员服务|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文化旅游项目简介| 本网招聘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民族调查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政讯通新媒体技术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民族调查网 mzdc.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7054891号-51

联系电话:010-56232584 13391650821 010-53386791
监督电话:18511526897,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邮箱:lyscfzdy@163.com  客服QQ:3420238713 通联QQ:2135697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