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调查网 -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欢迎访问 民族调查网

民族调查网

首页 > 民族观察 > 正文

乐业县“七有”工作措施争创全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

时间:2021-11-26 作者:佚名  来源: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  

  

  自启动创建全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工作以来,乐业县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为根本遵循,全面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百色市民族工作重大决策部署,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传承弘扬“文秀”优秀品质,围绕“民族团结同心圆、千家万户同乐业”主题,按照“十四有”工作措施扎实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创建各项工作,并于11月16日顺利完成自治区核验。

  有一份高质量的汇报材料。由各申报单位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认真撰写、精炼出本单位创建汇报材料,做到亮点突出、特色鲜明,客观、全面展示创建工作成果。根据《百色市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实施方案》《关于印发民族团结进步“十进”测评(试行)指标的通知》的任务,对标对表,撰写自检自查报告,并逐项打出自评分。将创建工作过程中的文件、资料、记录、表册、名单、图片、声像等各类资料进行收集整理,达到归档规范、材料齐全。在不断调研和与上级充分沟通对接的基础上,各申报单位将全县总体迎检方案任务进一步细化,制定自身迎检方案,精心安排、周密部署迎检线路,充分展示自身的特色、亮点,制定科学合理的核验流程,各环节紧密相扣,确保核验过程完整顺畅。围绕全县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主要工作情况、取得的工作成绩、典型人物等制作一本画册,以图文并茂的形式生动展示开展创建工作取得的综合成果。

  有一个浓厚的宣传氛围。充分利用各类资源,通过悬挂标语、张贴发放宣传画册、设置宣传牌等方式,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融入到各单位、各乡(镇)各项中心工作中,大力营造乐业浓厚的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氛围。按照“有创建工作思路、有工作亮点、有活动内容、有典型人物、有创建成果”的要求,制作一部14分钟的汇报片,充分展示本县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成果,突出主题,反映全面、把握重点,彰显特色。

  有一批优秀的讲解员。培训一批讲解员(每个示范点设A、B岗),确保通过培训,使讲解员能流利地介绍各示范单位、示范点的基本情况,熟悉掌握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基本知识,把开展创建工作和本单位、示范点的工作有机结合起来,讲好乐业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故事。

  有一批示范基地。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增进少数民族聚集村团结进步、促进少数民族群众增收为目标,依托脱贫奔康产业园打造了一批民族团结进步产业示范基地,依托黄文秀先进事迹展馆打造了黄文秀优秀品质宣传教育基地以产业示范基地为抓手,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与产业兴旺、文化交融、旅游发展互相交融,铸牢各族人民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创新实施“十百千”示范工程,突出“民族团结同心圆,千家万户同乐业”主题,打造了10个示范点、100个示范股室、1000户民族团结示范户,达到了全县88个行政村(社区)示范效果全覆盖。

  有一批民俗文化协会。制定民间民俗文化保护计划和措施,进一步深入挖掘民俗文化传统习俗体系、大力拓展文化发展空间,积极宣扬民俗文化,传承民俗精神促进民族团结进步。通过创建一批民俗文化协会,打造民族民俗风情一条街,充分展示民俗文化特色,促进各族群众交融交往交流。

  有一批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平台。在全县范围内推动多个“同心文化广场、民族剧场、民族团结大舞台、同心文化艺术体育团体”等文化载体项目建设,打造一批接地气、有作用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平台,满足各族群众日常学习交流、科技教育、生活休闲需要和多层次体育文化需求,并经常性组织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和文化体育活动,持续提升各族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利用乐业县罗妹广场,以县内民族元素为主,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民族政策、民族法律法规、民族知识、民族文化、民族故事等宣传教育内容,打造具有乐业县特有民俗文化风情的民族团结进步主题公园,营造“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浓厚氛围,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有一支民族团结服务队。成立了由县委统战部干部、各乡(镇)统战委员、县直各单位办公室主任、各行政村(社区)妇女主任组建乐业县民族团结服务队,紧紧围绕“服务社会,关注民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基本原则,坚持以“帮困解难、助需应求、服务群众、奉献社会、民族团结”为宗旨,结合“三月三”“重阳节”等传统民族节庆日,积极为各族群众办好事、办实事,使广大各族群众切实感受到关怀和温暖,促进各民族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原文链接:http://mzw.gxzf.gov.cn/gzyw/sxxx/t10839539.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网概况| 会员服务|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文化旅游项目简介| 本网招聘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民族调查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政讯通新媒体技术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民族调查网 mzdc.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7054891号-51

联系电话:010-56232584 13391650821 010-53386791
监督电话:18511526897,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邮箱:lyscfzdy@163.com  客服QQ:3420238713 通联QQ:2135697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