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民族调查网
首页 > 民族服饰 > 正文
近年来,峨边彝族自治县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发挥文化资源优势,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全面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形成人心凝聚、团结奋进的强大精神纽带。
一是文化惠民推陈出新。完善文化基础建设,建成1个县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3个乡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99个村(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顺利通过国家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新发展复核验收,县图书馆获得文化部三级馆认定。小凉山彝族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有序推进,建成投用《彝步千年˙文旅新寨》,新增省级非遗项目2个,市级以上非遗项目达到25个,建成3个市级曲艺传承发展基地。举办“四季文旅”活动49场,开展“文化大篷车”惠民演出21场,“彝动书吧”入选全国农家书屋创新市县级示范案例。
二是文旅融合同频共振。打造“文化大篷车”文化扶贫品牌,举办“甘嫫阿妞”艺术节、“小凉山非遗荟”,《美神甘嫫阿妞》音乐剧、“记忆峨边”沉浸式演出、“彝恋黑竹沟”彝族婚俗剧“三台戏”实现常态化演出,扶持培育“甘嫫阿妞”“彝族刺绣”“毛坪山歌”三大非遗品牌,组建刺绣专业合作社和五匠工艺专业合作社,以“彝风彝韵”为品牌,探索“公司+合作社+展销点+绣娘”文创产业模式,举办“小凉山非遗荟”“彝绣文创”融合创新培训等一系列活动,推出一批具有小凉山彝族特色的手工艺品,展示峨边非遗作品更加浓厚的民族风。
三是文化认同固本培元。组织开展党员干部“四下基层”“千名干部走万家”“德古”彝汉双语宣讲队、“文化大篷车”惠民演出、“四季文旅”活动等形式,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讲清楚讲明白,让基层群众听得懂、理得顺。在峨边新闻网、峨边在线微信公众号等平台上开设“新时代全民阅读”、“玛牧学堂”诵读经典、“彝族传统道德教育”等专栏,引导各族群众成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维护者、促进者和建设者。
四是文化传承凝心铸魂。在13个乡镇中心学校、1所中学开展以各民族优秀文化、中华传统美德等为主要内容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把爱我中华的种子埋入每个孩子的心灵深处,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充分利用“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活动月”、“4˙15”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综治维稳宣传月”“食品安全宣传周”等活动,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感党恩、传播团结基因,营造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的良好精神家园。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民族调查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政讯通新媒体技术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民族调查网 mzdc.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32584 13391650821 010-53386791
监督电话:18511526897,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邮箱:lyscfzdy@163.com 客服QQ:3420238713 通联QQ:2135697940